毛春華[1]
摘要:本論文基于支架教學理論,將支架教學理論與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有效結合,明確教師與學生的任務,具體提出支架教學理論在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中的應用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證研究,驗證其有效性。
關鍵詞:支架教學;文學類;策略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遼東學院校級立項:支架教學理論在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中的應用與研究 階段性成果。
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英語專業高年級專業主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類高校外語院系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近年來,在洶涌的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之下,很多外語院系屈從于現實的壓力,更改課程設置,削減文學類課程,以增設其他實用性課程來迎合市場和吸引學生。有些學校,文學類課程從傳統課程設置中的兩個學年縮減為一個學年,授課方式從傳統的小班教學擴張為幾百人的大課式講座。其結果,或是學生受的文學教育大打折扣,或是文學教師在無可奈何之中敷衍了事,轉向翻譯等其他“熱門”課程的教學。本論文以我院課程改革為契機,將支架教學理論引入對文學類課程教學,試圖論證該理論的有效性,同時印證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國外的學者很早就開始了對支架教學理論的研究。美國教育工作者布魯納、伍德等人在《教學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支架”(scaffold)這一術語,用來描述同行、成人或者有成就的人在另一個人學習過程中所施予的支持。支架教學的提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備受教育專家的重視,支架教學已被多國學者進行研究,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學中,尤其是英語教學中。Bruner指出,支架式教學是教師為學生建立的一種情境,讓學生成功地進入情境,然后教師逐步地撤離出情境,以培養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在情境中獨自學習。2004 年以前,對支架教學的研究僅停留在理論層面,2005 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將支架教學理論和實際教學結合起來。教師開始了解到支架教學理論的優勢和它在學科中的廣泛應用,2002年以來,中國知網里大約有 99篇博碩士生的畢業論文、430篇期刊論文、5篇會議論文是關于支架教學理論。這些論文將支架教學理論運用于英語教學的不同方面和各種類型的學校,包括職業學院和大學。 然而,幾乎很少有人將支架教學理論應用到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中,筆者嘗試運用支架教學理論指導英語專業文學課的教學,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和方法,驗證支架教學理論對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的實踐價值。
根據支架教育理論的要求和我院實際情況,該課題將提出建設意見。首先,課程組成員要發揮教師的啟發作用。將支架教學理論應用在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師在該類課程中發揮的作用。支架教學理論將教師的角色定義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輔助者。教師在文學類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啟發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答疑解惑、提供必要適當信息的引路人,學生走好學習這條路,需要自己構建知識和概念。教師可以創造人文環境并組織和促進文學類的活動,比如,設計文學類課程任務、組織文學類課程活動、創造人文環境等。
其次,搭建積極的文學學習心理支架。文學學習心理支架是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心理提供的幫助和引導,目的是讓學生重視文學課,發自內心地喜歡上文學課,喜歡學習文學,消除學生內心對文學課的排斥和厭惡。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為學生搭建心理支架:首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學作品,激發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初期,應選擇那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為學生搭建興趣的支架,學生才能有學好文學課的欲望。其次,讓學生有發揮的機會和自我表現的空間,最好能將課堂的一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可以充分地抒發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逐步提高和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增強學好文學課的信心。最后,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空間。要促進學生之間心靈和內心世界的溝通,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從同伴身上學到閃光點,并積極主動地改正和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三,搭建文學學習方法的支架。教師在為學生搭建積極的文學學習心理支架后,學生會對文學學習產生興趣和學習的欲望,這時,需要教師進一步為學生搭建文學學習方法的支架,即教師在學生文學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引領學生進入文學課學習的情境。文學知識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繁雜,包含了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主要作品、作品體裁等。如果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容易產生混淆和“高投低產”等問題。教師在上文學課時為學生搭建文學學習方法的支架,幫助學生梳理脈絡和知識點,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巧妙記憶。比如通過卡片制作、列圖表等,提高學生的圖式思維,增強記憶能力。
第四,搭建交互的支架。交互的支架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而提供的幫助和支持。在英語專業文學課上,教師為學生搭建交互的支架,包括師生交互支架、生生交互支架以及人機交互支架。這些交互的支架可以更好地輔助學生學習英語文學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學體驗,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能夠增進和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感情,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第五,搭建評價的支架。當前英語文學專業課的評價方法單一,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以期末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忽視了學習過程,這種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只看重期末考試,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動機過強,功利性過強,學生不注重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提高。支架教學理論為文學課的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多種方式,支架教學對學生的評價是多角度的,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的變化。例如,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變化。評價方式不再單一,多角度鼓勵學生參與到文學課的學習中。
總之,該論文旨在論證支架教學理論對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具有指導意義,從而得出該課題可行性結論。
參考文獻
[1]范誼.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2005(03).
[2]王佳.支架教學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 2010.
[3]張國榮.“支架”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A]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
[4]張云崗.多元化的英美文學教學方法及意義探析[J]大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