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斌 李德富
摘要:隨著社會飛速發展,對職業教育不斷提出新的挑戰,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經濟飛速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之間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欠缺,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仍然存在許多缺陷。為了實現高職法律教育的實效,努力探索適合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路線,并不斷根據實際變化發展對其進行改進,以達到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法學教育的目的。我們通過分析高職生法律教育的現狀,為提高法律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教育;教育;現狀
基金項目:
本論文是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2020年度課題:大灣區背景下港澳大學生思想特點與國家認同研究(主持人:李德富,編號:2020GZGJ1216)階段成果;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數字化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研究基地(主持人:李德富,課題編號:2020-PT-02)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
黃澤斌(1981-)男,廣東揭陽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律教育、教育管理。
李德富(1974-)男,廣東新豐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總支書記,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高校黨建。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學生在校園和社會中遇到需要運用法律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多,但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的猶如一張白紙,學生法律知識匱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時常聽到學生陷入電信詐騙、網絡貸款詐騙的陷阱;兼職和求職時不了解《勞動法》相關法律規定,權利受到侵害時沒有維權的能力等等。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因為高職學院更注重專業實操能力,所以在實踐教育上的投入要比理論教育大得多,因此也削弱了包括法律在內的其他相關理論性的基礎教育,忽略了法律教育對學生的作用。而法律恰恰正是高職學生即將走進職場之前應當掌握的一門“防身術”,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保護好自身權益不受侵害,減少不懂法而吃虧,從而更順利從校園過渡到社會中去。法律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用法律來維權,更為我們建設法治國家培養懂法守法的公民。
一、高職院校加強法律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法律教育是依法法治的基礎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識是每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高職院校的學生既是我國公民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將法律教育并入進國民教育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法律素養水平直接決定了他們能否在實際工作中依法行事,并在進入社會后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
其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提高維權能力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法律保障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機制的運作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法律法規和秩序基礎上,以改善市場競爭。因此,在當前環境下,職業教育應當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除了強調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外,還要注重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近年來,隨著法律在社會中的普及,許多專業學生對使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識卻未能得到正確使用。研究表明,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受侵權高職院校生可以使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外,當面對沖突時,真正與學生接觸時,許多學生首先考慮他們的權利是否受到侵犯,卻沒有考慮他們是否違反了法律。因此,通過深化職業教育的法律教育,學生可以系統地、全面地學習法律知識,學會拿起“武器”來維護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合法權益。
二、高職院校法律教育現狀
法律教育的地位偏低。目前,法律教育作為高職學院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的一部分來開展,主要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公共必修課,而法律內容只占了一個章節。除了個別專業會學習與專業有關的法律外,大部分專業是沒有開展獨立的法律課程的。而根據思修課程計劃,法律基本部分的上課時間非常有限,以致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受到限制,對同學們關心的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如何救濟權利等這些內容涉及較少。這一門思政課教會學生運用法律解決身邊問題的收效甚微。
法律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另外,當前高職院校法律教育的內容與實際情況聯系不夠緊密,缺少針對不同學科或者崗位的區分,不能反映其實用性。法律學科的特點是實用性強,如果教職員工只專注于在課堂上教授法律知識的理論知識,那么高職院校生很難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以及在技能方面。其次教育的目的與知識的應用無關。在高職院校中,一些老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并不專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知識,也不關注實踐技能的培訓。
法律課教學方式單一。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培養獨立的學習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思政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仍存在不少沖突,講授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思政課不斷改革更新的變化;嚴謹的法律本身就比較枯燥,如果不注重教學方法的法律教育課程將會更加的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力也無法得到顯著提高。所以,法律教學更加需要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多次互動,以確定他們的學習狀況和知識獲取的情況。
教師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國職業學院的法律教育課程大部分是由思政課老師承擔,其中大部分老師并非法律專業,法律專業知識的儲備不夠。本身法律方面的課程設置就相對簡單,老師如果沒專業知識和實操經驗,那么法律教學可能會停留在概念上的學習,距離學生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提高老師的法律教育水平尤為重要。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段偏低,大部分剛滿18周歲,社會經驗少,認為法律離生活很遙遠。其次,許多學生選擇高職院校的原因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技能并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就業條件,他們非常重視專業課程和實踐培訓,忽略了法律學習的重要性。加上法律教育只是思修課的一小部分,大多數學生學習動機不夠明確,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
部分高校依法治校水平落后。“依法治國”是國家的基本戰略,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必須既合法又合理。但是,許多高職院校的管理方法不能夠與時俱進。教育部于2005年頒布了《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條例》后,修訂了各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增加了學生訴訟權的內容,但實際上,這個學生的權利常常沒有落實到位。此外,許多學校在開發與學生相關的管理系統時根本不考慮學生參與,這等同于剝奪學校學生的知識和參與權。
三、對高職院校法律教育建設的建議
提高師資隊伍的法律素養。老師是提高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可以推動教育的進步。加強法律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法律教育的師資力量。高職院校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那么就必須要提高教師的法律素質和專業能力,因為法律教育師資隊伍是大學生法律素質水平的基本保障。首先,為了著力提升教師的法律專業知識水平和法律素養,可以對現有的思政老師和法律教育的教師進行培訓。職業院校要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的地位,重視他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給這部分老師創造更多的法律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使其課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鼓勵年輕的教師學習并考取相關職業證書,打造法律教育雙師型隊伍,支持老師走出校門,接觸并累積更多實操經驗,讓老師既具備理論教學能力,也具備實操教學能力。其次,高職院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從社會聘請專業人才,填補缺乏實操經營的法律教育師資隊伍,將師資隊伍進一步優化,提高教師教育水平。或者邀請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法律工作者為高校教師舉辦培訓班,給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來傳授實際經驗;最后,也可以推行以老帶新的幫扶活動,安排有經驗的老師一對一幫扶新老師,由此提高年輕老師的授課技能,提高法律教學的授課質量。
提高法律教育在思政課的比例。建議獨立開設法律教育課程, 提高法律教育在思政課中的比例。學習公民在生活中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包括憲法、民法、刑法、經濟法、勞動法、合同法、民事法律制度、婚姻法等內容。通過學習這些基礎的法律知識,增加學生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規范學生的行為。課程的設置必須具備基礎性、實用性,不僅提升學生的法律素質,也基本上能夠滿足普通公民在生活中的需求。通過法律課程學習,對法律有敬畏心,遇困難時會用法律思維方式思考、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管理論知識很重要,但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加重要。為了確保高職院校學生生法律教育的有效性和法律素養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程中合理增加實踐內容,學生可以了解法律的內容和用法。實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包括模擬法庭、案例分析、現場調查、法律援助和公司實習。為了提高法律教學效果,可以開展法律模擬活動,通過模擬法庭進一步反思和討論,從而可以體驗和了解訴訟程序并提高分析案件和創建法律文件的能力,也通過解決實際例子讓學生了解社會法律的現狀,學生的自信心也將得到提高。為了提高法律課程的教育效果,還可以加大案例教學討論。案例討論是法律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方式,案例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靈活、比較容易操作。可以改變傳統講授的枯燥狀態,實現高水平的教育并促進科學發展,并將法律教育與實踐案例相結合,以此激發廣大師生學習法律的主觀能動性,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法律素養。這種豐富的動手活動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法律專業知識,并顯著提高學生的各種法律專業知識。通過多種方法創建真實或模擬的法律專業環境,為學生獨立成長提供充分的條件。
開展普法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容易接受的各種形式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校園網站、宣傳欄,不定時推送法律知識,將周圍學生發生的案例通過不同形式推送給學生。也可以邀請法律專業人士來學校舉辦講座、知識競賽等方式,近距離將生動的案例和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減少學生校園貸、詐騙案發生概率。
綜上,高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社會項目,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法律素養是其中必備能力之一,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提高的空間,法律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為了根據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實現職業教育目的,高職院校要提高師資隊伍的法律素養,提高思政課地位,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和創新,才能培養出面向基層、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毓高.高職院校課堂環境管理研究——基于重慶九所高職的實證分析[D].西南大學,2016.
[2]陳慶.高校行政管理權與學生私權沖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9 .
[3]孫建東.依法治國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7.
[4]溫艷紅.加強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提高守法維權能力[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