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智紅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精髓。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小學一、二年級,是小學生識字、寫字的基礎階段,如何讓小學生在此階段更好地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對學生奠定幸福的人生基礎,顯得猶為重要。
漢字的書寫教學不但可以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 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璀璨文化藝術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恒心和毅力,增強學生做人做事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字如其人”,能寫一手好字的人,會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印象。規范、端正、 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的前提,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為此,我們開展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實踐研究”,將培養良好書寫習慣作為一、二年級培養重點,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字寫正確、寫端正,有一定的速度,還要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一、直面成因,找準書寫習慣培養的方法
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會有一定的改變。而書寫的習慣,也會因應要求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老師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觀察學生平時的書寫行為,尋根究源,找出學生書寫不規范的原因,有針對性去制定培養方案,有效提升培訓的效果。
錯誤的書寫習慣的成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所謂內因,也就是學生認知水平的不高和不能長時間地進行有意注意等。所謂外因,即環境的影響,老師、家長的教育作用等。
現在的小學生的寫字姿勢握筆姿勢普遍不正確。學生寫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勻。面對這種現象,一些教師視而不見,批改作業時只著眼于對或錯,對書寫質量毫不評判。如此下去,學生便會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出現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現象,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影響一生的發展。除字體潦草、書寫姿勢不正確、握筆方式不正確之外,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錯誤書寫習慣。
面對學生的種種錯誤書寫習慣,課題組深入分析學生的特點,從根源上分析成因,找出正確的培訓方法,讓學生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而奠定基礎。
二、培養興趣,引導學生用心寫好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而強迫學生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那絕對不是一種幸福。課題組需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出發,抓住學生習慣養成的規則,以興趣的導向,積極引導學生用心寫好書法。
(一)情感牽引,讓小學生為寫好字而自豪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認知能力、閱歷等方面的制約,對漢字源遠流長的發展 歷史及漢字的藝術美不甚了解,但對這方面的知識卻充滿了好奇心。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漢字出現、形成和發展的介紹中,向學生灌輸,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優美、內涵最豐富、最具有創造性、最具有藝術美、 最能給人以想象的的文字。讓學生覺得,世界上那么多國家的文字,只有漢字的書寫演變成為一門藝術,從心底產生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要書寫好漢字。為國爭光的信心。這為學生寫好書法,奠定心理認可的基礎。
(二)字形分析,激發學生寫字樂趣
中國漢字,因其產生的歷史,從字形結構分析上,可以給學生帶來不斷的樂趣。老師在進行象形文字教學時,通過講解“日”“月”“田”等簡單的文字,讓學生知道書寫的規律。又如在講授“末”“木”“休”等文字時,講出其細微的區別的來由,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文字分析,感受到漢字的文化,書寫的樂趣。
三、課程實施,確保書寫習慣順利養成
習慣的養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去及時糾正、耐心引導的過程。同時,習慣的養成,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時間的保證中。
(一)開設每日書法訓練課程。在新學期開始,課題組就成立專門的研修團隊,負責一、二年級的書寫練習活動。學校按照一、二年級學生的書寫特點,專門選擇合適的字帖,以提供學生進行書寫練習。學校的規定每天的12:00—12:15為一、二年級的學生練習寫字的時間。在此段時間,每班班主任均到班上指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寫字前,老師要求學生鉛筆套用橡皮筋做好寫字準備,唱寫字歌。寫字時,各班播放寫字配樂,晚練老師先范字指導,再作學生練習,教師巡查學生坐姿與握筆,保證學生練字的質量。寫完前后,班上各小組長收集練字紙張,其他學生做寫字操。學校還規定,每晚學生都必須在進行書寫練習。通過每日書法訓練課程的設置,保證了學生書寫持續性訓練時間。
(二)設置專項書寫訓練課程。學校設置每周有一節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寫字課,有書法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項的寫字訓練。學校課程管理要求語文課中每節課不少于10分鐘寫字指導和訓練。同時,學校還專門安排深諳硬筆書法的老師在每周星期三第5節進行專題書寫練習和指導。每晚時間的保證,專業的引領,為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家校聯動,營造家校良好書寫氛圍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僅僅是老師最大的心愿。同時也是各學生家長心底的愿望。此外,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書寫習慣養成環境,不僅要求學校提供良好的書寫環境,也需家長的積極配合。家校聯動,給學生營造一個書寫習慣養成的好氛圍。
(一)“親子書法”練習。按學校的要求,學生每周均要在家完成家庭書法作業。在家庭書法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學校倡議家長與學生一起去完成。“親子書法”練習,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溫馨的氛圍,有更大的信心、決心去把書法練習好。
(二)“家長學校”書寫培訓。學校為了讓家長更有效地在家庭對學生的書寫進行指導,周五在家長到校接送學生時,可以在課室進行視頻書法教學講座,對家長進行書法的專業指導。家長通過學習后,在周六日則可以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書法培訓活動,既可以讓家長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書寫指導和教育,也保證了學生在家庭進行書法練習的效果。同時,又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書寫情況,同孩子一起成長。
五、自信展示,鼓勵學生書寫五彩童年
每一個學生都是書寫的明星。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鼓勵表揚。學校重視學生書寫習慣養成的展示,并力求通過各種形式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堅定寫好書法的信心,獲得肯定的幸福。
(一)搭建展示平臺
1.班級群展示。在第一周,一二年級的各班班主任就開通班級群培訓,做好寫字資料收集。第二周班主任上傳寫字資料到班級群。之后,各班老師定期上傳有關與班級寫字特色的作品,其中包括:學生優秀的作業,優秀的練字作品,學生端正的寫字坐姿和正確的握筆或寫字操的照片。
2.寫字專欄展示。每周星期五,由語文和數學老師挑選學生優秀的練字作品,數學作業在教室門口展示。每四周更換一次寫字宣傳欄的作品,由一、二年級語文老師負責寫字內容(寫字對象每次輪換,不重復)。并安排老師負責布置并引導家長評選作品,評選后表彰。
(二)創新展示形式
老師在學生掌握了有關書法的書寫技巧之外,還會進行一些與書法作品相關知識的教學。老師常常會引導學生通過書法作品展示學習收獲,如,制作書法書簽、手寫賀年卡、扇面、條幅、對聯、斗方、冊頁、手卷等,學生在創作書法作品的過程中不僅感受了書法的藝術魅力,享受了書法作品美帶來的成功感,而且涵養了性情,傳承了民族優秀文化。
作品展示,是營造書法氛圍的環節之一,也是小學生自我成就感建立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學校對家長展示教育過程的重要形式。學生書法作品的展示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老師們因地制宜,因材而異,找到了學生作品最適合的展示方式,如:藤環垂掉方式、彩帶懸掛方式、布袋懸掛方式、落地立體KP板展示、畫框方式、背景墻結合方式等。不同的展示形式,不同的創意美感,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里,成為書法教育的種子,陪伴學生的終生。
幸福人生,從五彩童年開始。五彩的童年,須有良好習慣陪伴。書寫習慣的養成,是學生幸福童年絢麗的一道色彩。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的需要,在小學一、二年級強抓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幸福童年,繪畫出幸福的色彩,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實踐研究者的初心,也是研究旅程中最有意義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