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灼妍



【摘要】“世界咖啡”是近年來流行于國內外社會的團隊學習,它是分享知識和催生集體智慧、幫助人們提高集體創造力的一種方法。筆者嘗試利用“世界咖啡”的學習模式運用在高中化學課堂上,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精神、奉獻力量和組織才能,優化學習效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世界咖啡;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研究背景
本校為第6生源組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低下。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學習的主動性均存在明顯的缺陷。讓學生接受化學知識,提高化學素養的前提是課堂40分鐘的高效教與學的過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講解,一節課下來教師不停地講,也難以把知識重難點分析清楚,而且學生聽起來比較枯燥。新高考方案下的走班制容易出現學員分配不均的情況,導致成績高低差距拉大,不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若運用簡單的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教學,會造成教學進度較慢,無法適應當前高考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參與度,加快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問題是一線教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二、“世界咖啡”理論研究
1.“世界咖啡”理論
“世界咖啡”是近年來流行于國內外社會的團隊學習方法,它是分享知識和催生集體智慧、幫助人們提高集體創造力的一種方法。“世界咖啡”在課堂中的使用,側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精神、奉獻力量和組織才能。筆者嘗試利用“世界咖啡”的學習模式引入化學課堂教學中,該學習模式的設想與期望,是希望通過討論、實踐、教授他人等主動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2.“世界咖啡”基本程序
①主持人提出會議議題,使參與者明確交流的話題。
②6-8人圍坐成一個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然后針對會議議題,每位組員進行發言,組長做好會議記錄。
③完成第一輪討論后,組長留在原位,其他組員分散到其他組別,把主要的想法、問題帶到新的討論中。
④經過幾輪討論以后,組員回到原來的座位,組長和組員重新整合討論分享的成果。
⑤最后每個組長向全體成員匯報小組討論觀點,分享集體智慧的成果。
三、“世界咖啡”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的探索實施
傳統試卷講評課,從課堂主體來看,以教師講解為主,一節課下來教師不停地講,辛苦之余也難以把所有知識分析清楚,學生也聽得枯燥與疲憊,結果收效甚微,所講知識掌握程度不一,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筆者嘗試通過“世界咖啡”模式,以化學試卷講評課為例,提出講評課教學流程設想,探索較佳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高效的40分鐘教學效果。
1.課前準備
為保證課堂討論的有效性,教師課前先確定討論內容(以理綜試卷化學科—工業題試題講評為例)挑選并培訓組長,組長可以自薦,也可以小組成員推選。我校學生成績不太理想,但是他們都有表演欲,借此機會,讓學生們“一展所長”,不但能鍛煉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更能促進他們對化學的熱愛、提高科學探究的鉆研精神。
2.課堂實施
四、“世界咖啡”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的有效性
1.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
“世界咖啡”討論模式擺脫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課前試題的分析、知識點的收集,培養了每位學生的預習和筆記的良好習慣。“世界咖啡”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全員發言的課堂規則,讓每個學生平等參與,保證學生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做中學、學中研、研中悟”的狀態,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對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行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選題、課堂實施、課堂小結,教師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對老師的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要精心篩選符合學生實際的試題或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研討內容,對研討內容的目的、作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有預見性。課堂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參與情況,及時給予鼓勵、提醒,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試卷講評課,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理解,模仿訓練,學生思維量小,知識不牢固,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世界咖啡”教學模式,可以把學生解放出來,給予學生“自由求學”的權利。時間利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和提高。“世界咖啡”教學模式,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既能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素養和能力,又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美)朱安妮塔·布朗,戴維·伊薩克.世界咖啡:創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M].郝耀偉, 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 (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J].中國教育報,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