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英 擺金梅 馬海燕


【摘要】目的 觀察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在眩暈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院醫治的68例眩暈患者,用擲硬幣法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參照組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觀察組用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比較兩組的DHI評分、不良反應、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 實施后,參照組的DHI評分高于觀察組;參照組的不良反應多于觀察組;觀察組比參照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能提高眩暈患者護理質量,應推廣。
【關鍵詞】耳穴壓豆;穴位貼敷;眩暈;惡心;嘔吐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眩暈患者會出現站立不穩等情況,與頸部病變、高血壓等有關。本次研究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與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基礎上用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進行對比,發現后者對患者的幫助更大,能減少患者的眩暈情況,詳見下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院醫治的68例眩暈患者,用擲硬幣法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暈診斷標準,有旋轉感等;排除患者有嚴重合并類疾病等。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齡(53.48±7.15)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常規治療:為表現出風陽上擾證的患者進行平肝潛陽治療;為表現出痰濁上蒙證的患者進行健脾和胃等治療;為表現出氣血虧虛證的患者進行調養心脾等治療;為表現為肝腎陰虛證的患者提供滋陰潛陽等治療。
常規護理:環境護理:調整病房光線,保持病房中的溫度、濕度、安靜度。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多傾聽患者表述,利用疫情、心理暗示等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同時為患者普及眩暈護理知識。飲食指導:為患者推薦符合體質的食物,像風陽上擾證可多攝入海帶、木耳等;痰濁上蒙證可多使用冬瓜等;氣血虧虛證可多攝入黃芪粥等;肝腎陰虛證可多攝入黑米粥等。預防護理:提前做好防護欄等安全措施,指導患者眩暈時臥床制動,并讓家屬多陪伴患者。
1.2.2 觀察組
在參照組基礎上用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保留上組治療和護理內容,然后實施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①耳穴壓豆:取神門、內耳、額、枕等主要穴位,再結合患者病癥選擇配穴,風陽上擾證選三焦、心、肝等;痰濁上蒙證選皮質下、肺、腎等;氣血虧虛證選腎、脾、胃等;肝腎陰虛證選內分泌、腎、子宮/睪丸等。所有穴位均使用王不留行貼,雙耳隔日交替進行,讓患者每日早午晚各按壓三次,每次3分鐘,每次中間休息30秒,以酸、麻等感覺為宜,連續三次為1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護理人員從旁引導,幫助患者正確掌握按壓方法。②穴位貼敷:先用吳茱萸、止痹散(利用《外臺秘要》中的治療機理,將升麻、川芎、妊娠、赤小豆、生姜、麥門冬等藥材匯聚一起制作而成)、麝香鎮痛散(主要利用生川烏、人工麝香等制作而成)等制作敷貼,然后選擇風陽上擾證患者的曲池、合谷、風池等穴位,選擇痰濁上蒙證患者的豐隆、合谷、太溪等穴位,選擇氣血虧虛證患者的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選擇肝腎陰虛證患者的三陰交、合谷、曲池等穴位,每日貼敷4~6小時,日日進行,14天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利用眩暈障礙量表(DHI)對兩組眩暈情況進行評分,針對功能、情感、身體等展開評分,每項0~3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眩暈程度越嚴重,記錄并比較。同時觀察兩組出現的惡心/嘔吐、血壓波動等不良反應,生成不良反應發生率。還要利用焦慮和抑郁評估表對兩組進行焦慮和抑郁評分,每項分值為0~5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越焦慮、越抑郁,記錄并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x)、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顯示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的DHI評分
實施后,參照組的DHI評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比較兩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
實施后,參照組和觀察組的焦慮評分分別為14.39±5.27和11.28±4.19,比值為(t=2.693,P=0.009);參照組和觀察組的抑郁評分分別為13.11±2.57和10.21±1.45,比值為(t=5.731,P=0.000),觀察組比參照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低,統計學意義明顯。
3 討 論
眩暈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對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與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基礎上用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展開對比,發現后者對患者的幫助更大,突出了中醫治療和護理價值[1]。
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根據患者不同病癥開展,對耳部穴位、肌體穴位進行刺激,加強疏肝理氣、抵御病邪、運行氣血等效果[2-3]。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實施后,參照組的DHI評分不高于觀察組;參照組的不良反應多于觀察組;觀察組比參照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能促進眩暈患者痊愈。
綜上所述,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能提高眩暈患者護理質量,應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 歡.耳穴壓豆改善眩暈患者頭痛頭暈癥狀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24):150-151.
[2] 李 娜,李金花,陳飛娟,等.耳穴埋豆與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8,41(5):38-40.
[3] 段金鳳.探究耳穴壓豆結合穴位貼敷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8,25(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