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治療妊娠劇吐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劇吐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兩組患者均予以耳穴壓豆及補液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穴位貼敷,比較兩組的治療結局。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癥狀積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治療妊娠劇吐能更好的緩解患者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穴位貼敷;耳穴埋豆;妊娠劇吐
在妊娠早期發生的頭暈、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稱為早孕反應,少數孕婦可出現嚴重的早孕反應,惡心、嘔吐癥狀劇烈,甚至對孕婦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即可稱為妊娠劇吐[1]。西醫對于妊娠劇吐的治療主要以補液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為主,無法有效的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為更好緩解患者的癥狀,我院應用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治療妊娠劇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妊娠劇吐患者,利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9.5±2.0)歲;孕周5~12 w,平均孕周(8.0±0.5)w。對照組患者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0.0±1.5)歲;孕周4~12 w,平均孕周(8.2±0.5)w。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等一般基數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符合《中醫婦科學》及《中華婦產科學》中對妊娠劇吐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的尿液檢查尿酮體為+~+++,且經超聲檢查明確為宮內妊娠;③研究在實施前已征得患者同意。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監測尿酮體、電解等,并進行補液,每日補液量約為1500~3000 ml,予維生素B6 0.2 g、維生素C 2.0 g,加入500 ml葡萄糖注射液(0.5%),并予格林氏液500 ml,氯化鉀(10.0%)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 ml(5.0%)行靜脈滴注治療,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并在此基礎上聯合耳穴埋豆治療。耳穴埋豆方法:選取雙側耳穴神門、膈、胃、脾、肝、腎等耳穴,對所選取穴位行酒精消毒后,操作者用手固定患者耳廓,使用醫用無菌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敷于上述穴位,并用手稍用力擠壓,以患者感酸、脹、麻為宜,叮囑其于每天早、中、晚各按壓3次,每次按壓2 min左右(以耳紅發熱為宜),可在發生惡心、嘔吐等情況時隨時按壓,2~3 d更換1次王不留行籽,4次為1療程。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穴位敷貼,根據患者的辨證分型選取敷貼藥物與穴位,胃虛型選擇中脘、上脘、雙側足三里,藥物選取炒白術、豆蔻、砂仁、黨參各3 g;肝熱型的選取中脘、上脘、雙側內關,藥物選取梅花、黃芩、黃連、紫蘇梗各3 g;痰熱型選取中脘、上脘、雙側豐隆,藥物選取陳皮、茯苓、半夏、姜竹茹各3 d。以上藥物均為中藥顆粒,將藥物顆粒放入杯中混合少量生理鹽水調成糊狀,制成貼敷劑,對選取穴位皮膚消毒后,使用膠布貼于穴位上,連續貼敷24 h,隔天1次,敷貼時間同對照組。
1.4觀察指標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的惡心、嘔吐、進食困難癥狀改善情況,另外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系統,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7.5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兩組治療有效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各癥狀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癥狀積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療后觀察組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劇吐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主要與內分泌因素、精神社會因素、神經因素等有關,在中醫屬“惡阻”、“子病”、“阻病”等范疇,《諸侯病源論·惡阻候》記載“婦人元本虛贏,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飲冷太過”指出該病為脾胃虛寒,腎氣不足,導致“心下有痰水”而致病,《濟生方》記載“此由婦人本虛,平時喜怒不節”,指出本病為情志因素引起,與肝臟有關。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痰濕內生,沖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2]。
在對疾病的治療中,中醫多以內服湯藥為主,本病患者本就嘔吐嚴重,湯劑難以服用,而中醫外治法則因操作簡單、作用迅速、副作用少的優點受到歷代醫家的青睞。耳穴埋豆和穴位敷貼均為應用較廣泛的中醫外治法。中醫認為耳為宗脈所聚,外連軀體,內連臟腑,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因此對相應的病變反射區進行刺激,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3]。穴位敷貼則是以中醫脈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對患者辯證分型,選取相應的穴位和藥物,通過經絡和藥理之間的相互作用,調理臟腑,疏通經絡,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研究中選取上脘、中脘穴位,均屬任脈穴位,與胃經氣血同性,調節胃腑,主治消化系統疾病,根據癥型選取足三里、內關、豐隆等穴位,調理上焦、中焦,起到到和胃寬中,降逆止嘔之效,另選取具有安胎、和胃健脾、清熱化痰、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及癥狀改善評分優于對照組,說明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可有效的緩解妊娠劇吐且,且效果顯著??傊?,在妊娠劇吐的治療中應用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平.中藥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辨治妊娠劇吐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5,47(2):203-205.
[2]唐暉.針刺療法聯合耳穴壓豆療法治療妊娠劇吐的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4,6(8):63-64.
[3]陳茗,孫津津.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妊娠惡阻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1):994-995.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