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摘要】 目的 觀察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僅應用穴位貼敷治療, 觀察組在穴位貼敷治療基礎上聯合穴位按摩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 高于對照組的8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膝關節體征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理想,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穴位貼敷;穴位按摩;膝骨性關節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204
膝骨性關節炎又稱為退行性關節炎, 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中醫稱之為“膝痹”, 臨床上以慢性關節疼痛、僵硬、腫大伴有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若未得到及時治療, 還會導致關節畸形或殘廢[1]。本次研究中,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40例患者應用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理想,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男15例, 女25例;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60.5±5.8)歲;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6.5±3.0)年;觀察組男14例, 女26例;年齡46~78歲, 平均年齡(59.8±6.0)歲;病程1~16年, 平均病程(6.1±3.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穴位貼敷法治療, 把藥物搗為細末, 以蜂蜜進行調和, 調為糊狀以后, 以內外側膝眼穴為中心將藥物貼在患者膝部, 貼敷2次/d, 敷貼時間為1~2 h/次以后取下, 早晚2次使用。觀察組在穴位貼敷法基礎上聯合穴位按摩治療, 醫師以手對患者穴位進行按摩, 按摩手法選擇點按、揉、彈撥, 選擇陽/陰陵泉穴、內/外膝眼穴、足三里及梁丘穴、委中穴、鶴頂穴、血海穴、隨山穴等穴位, 每次穴位按摩時間控制在15 min以內, 按摩1次/d。按摩輕重以患者產生酸麻脹有得氣感為度, 同時對患者膝部進行重復拍打, 拿捏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 幫助患者對膝關節進行被動的屈伸活動。兩組患者均經過6周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2] 根據《中藥(新藥)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作為本次研究療效評價標準, 經過治療, 患者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治愈:癥狀全部消失, 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顯效:全部癥狀消失或主要癥狀消失, 關節功能基本恢復, 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 關節功能有明顯進步, 工作和勞動能力有所恢復;無效:與治療前相比各方面均無進步。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根據膝關節體征積分為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膝關節體征評分, 以評分少表示治療效果良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愈10例, 顯效20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治愈8例, 顯效15例, 有效9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0%,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膝關節體征積分對比 經過治療, 觀察組膝關節體征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法結合了我國傳統針灸治療與藥物治療, 將經絡、穴位、藥物治療等結合在一起, 通過復合治療對膝骨性關節炎起到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僅依靠單一經絡治療或穴位治療、藥物治療等任一單純治療方法, 都不能起到理想效果[3]。
本文對照組醫師把藥物搗碎以后, 制成了藥物貼膏, 貼于患者的相應穴位上, 通過藥物刺激患者體表腧穴, 由經絡傳導與調整, 使經絡得到疏通, 使患者經絡氣血運行得到改善。觀察組在對照組穴位貼敷治療基礎上聯合了穴位按摩治療, 以經絡腧穴學說作為基礎, 為患者實施穴位按摩治療, 起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通過穴位按摩, 對患者特定穴位進行刺激, 起到通絡活絡作用, 使患者膝骨性關節功能得到調整, 穴位按摩手法具有較強的滲透力, 可以使患者疲勞得以解除, 肌肉得到放松, 提高免疫力。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方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 對照組為80%,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 觀察組膝關節體征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報道一致 [5] 。
綜上所述, 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理想,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靜, 李亞潔, 李全, 等.寒痹散穴位貼敷聯合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效果觀察.護理學報, 2013, 20(6B):1-4.
[2] 周杰, 顧非.膝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概況.當代醫學, 2010, 16(9):149-150.
[3] 周玲霞, 章琳.中藥熏洗浸泡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2, 32(7):756-758.
[4] 周洪保, 張曦, 呂正祥.膝骨性關節炎治療進展.中醫藥導報, 2012, 18(2):87-89.
[5] 魏禮成, 秦立新, 金麗娟, 等.穴位貼敷聯合針刺治療老年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山東醫藥, 2015, 55(24):83-84.
[收稿日期: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