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氣,依然透著炎熱。
剛開學不久,我到區里參加培訓。教研員說:“今天我們請到一位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來做報告。”話音剛落,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合上手中的折扇,推開桌上的青花瓷茶杯,一番致意后,滔滔不絕地講起小學生寫作的話題來,這真是——
“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我仿佛看到了《射雕英雄傳》里英雄蓋世的“洪七公”,又仿佛看到了瀟灑可愛的老頑童“周伯通”!
會后,我怯怯地走到這位已在我心中獲得“盟主”地位的前輩身邊,約請他來學校,給全組語文教師做指導,他爽快地答應了。
這是我和徐老師的第一次相遇,話筒里的聲音似乎還沒有散開,十多年的光陰卻一晃而過。現在想來,那次報告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小學語文教師的“成人禮”,我的語文教學研究之門由此開啟。在徐老師的召喚下,我愿沿著這條艱辛而又甜蜜的路,無悔地走下去……
教而不已的“老頑童”
認識徐老師以后,一直想拜他為師。
可是,徐老師卻不肯收我,他堅持說:“我們是語文路上的朋友。”我心想,作為一個剛對語文教學有點感悟的青年教師,我也許是夠不上。
開始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時運不濟。后來,才漸漸領會了徐老師的一番苦心——既是把我當作不稱徒弟的“弟子”,又當作同一個戰壕奮斗的戰友。不只是對我,他對每個年輕的晚輩,都是如此虛懷若谷。
來校指導的那段時間,徐老師像關心自家孩子一樣關心著那些入行不久的老師們。不僅深入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還追根溯源,關注他們對語文的認識,對作文的理念,對兒童的態度。他常說,自己最妥帖的名號是“語文戰線上的一員老兵”,最喜歡的角色是“一線教師真正的知音”。
徐老師對于和語文相關的一切,都懷著無比的深情。
無論你和他聊什么,沒幾分鐘,就會被他帶入語文的世界。他的精力是那么充沛,思維是那么敏捷,一簇簇語文的火花閃個不停。一聊起來,就讓你忘記了疲憊,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前輩。
因為情深,所以癡迷。徐老師1994年就已是語文特級教師,2000年退休,但是他寸步不離語文陣地。這樣“叱咤風云”的前輩,卻又像個天真的老頑童一樣,總在琢磨來琢磨去:語文課堂怎樣變化更有趣?作文怎樣使孩子更喜歡?沒有人給他出題目,也沒有人向他提過要求。他自己一邊做考官,一邊做考生。他就是這樣,對語文永葆赤子之心!
好幾次去見徐老師,本想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結果總會劇情反轉。
一次,剛碰面,他就著急地拿出語文書,翻出夾在里面的手稿,認真地問:“小毛啊,我正在看《蜜蜂》這篇課文,想了一個教學過程,你看看怎么樣?”還沒回過神,一沓稿紙遞到了我的手上。我自然緊張,這簡直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專家答辯。徐老師打開杯蓋,續了一口茶,繼續說:“這篇課文你教過,多說點你的想法……”
當時具體說了什么,我自然是不記得了。但我永遠忘不了徐老師那欲罷不能、孜孜以求的神情,那不放過一個細節、不饒過一個字的態度。
這樣的“身教”,一次又一次拷問著我……
徐老師就像一面鏡子,無聲地立在那里,映照出我的渺小。使我一次次清醒地打量著自己,努力跟上……
永葆童心的“老筆友”
徐老師愛孩子。不管在哪里,遇到家長帶孩子的,總會迎上去嘮幾句:
“小朋友,你讀幾年級啊?”
“在哪個學校上學啊?”
“平時記日記嗎?”
“愛寫作文嗎?”
……
孩子起初有點發愣,不一會兒,便被這位圣誕老人一樣的“作文調查員”爺爺俘虜了。結束的時候,徐老師還會和孩子握握手,對家長提幾句建議。
多么幸運的遇見啊!
我們總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是,和這樣一位陌生的老爺爺“說話”,一定會讓這個孩子有新奇的感覺吧!孩子們也許會想起自己讀過的童話里,也常常會冒出來這樣一位神奇的老爺爺,給那個偶遇的孩子帶來一生的驚喜……
這樣一份福澤,也降臨到了我女兒的身上。
徐老師第一次和我女兒見面,一番“作文調查”后,就親切地問她:“你愿意和我寫信嗎?我們可以做筆友啊!”
就這樣,徐老師通過書信成了我女兒的作文啟蒙老師。女兒哪里知道,這位白發筆友是在巧妙地帶她走進作文的大門呢!
那時,徐老師交了不少“忘年交筆友”,他一絲不茍地給這些作文剛起步的娃娃親筆回信——真的是俯下身子,耐心地聽,智慧地回,真像《窗邊的小豆豆》中那位令人感懷的小林校長。他不斷啟發我女兒去發現生活中那些真實的“小”事——看到校園里長出冬瓜的小樂子,扯下爬山虎腳的小趣味,和同學交往的小煩惱,被老師誤解的小委屈……又從這些真真切切的“小”里,引出大視野,大命題,大思考。他是教孩子寫作,更是在教孩子成人。
“生活是作文之源!”
“生活需要作文!”
“作文要為生活所用!”
……
徐老師正是借助書信,將自己對文章寫作的信仰一點一點沁入孩子的心靈。他始終站在“立人”的高度,追求“立言”的真諦。他最在乎的,是孩子的精神如何成長,思維是否發展,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懂得作文對人生幸福的重大價值和意義。同時,輔之以發現規律,點撥方法,設置情境……讓受他教誨的孩子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這些被徐老師親筆書信滋養過的孩子,一定會珍藏著這美好的信件,感受它綿延不絕的力量……
壯心不已的“老先生”
2017年底,徐老師激動地和我分享了一個消息,說是上海炫動卡通頻道將和上海寫作學會合作,打造一檔以作文教學為主旨的少兒節目——《作文小鎮》。
“太好了,有主流官方媒體來關心小學生寫作了!”
“我們可以好好運用這個平臺,為作文教學多做點事情啊!”
……
電話那一頭的徐老師,活脫脫像個剛拿到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小伙子。
但是,第一個吃螃蟹哪有這么容易?
徐老師一次次到電視臺開會、討論,和編導磨合意見,一點點達成共識,建構框架。又一個問題來了,老師們都有滿滿當當的日常工作,怎么辦?
于是,這位已近八旬的老先生,自己披上了“戰袍”……
一期節目,播出12分鐘。
拍攝時間,卻是整整一天。
徐老師不累嗎?當然累。
徐老師不知道這樣做的壓力嗎?當然知道。
不過,有一個聲音更強烈:
自己的辛勞,輕如鴻毛;作文教學的探索,重如泰山。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在徐老師的感召下,一位又一位年輕教師放下包袱,加入這個挑戰的團隊中。每接到一次任務,往往一連錄制好幾節課。老師們既要開發教學內容,又要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將每一次外出拍攝,轉化成實踐豐富、目標聚焦、層次清晰的師生作文活動。
老師們跟著節目組,腳步落到哪里,哪里就成了作文教學的課堂:古樹邊的涼亭一角,烈日下的金色沙灘,乃至行駛中的巴士、火車……為了撐起每一個12分鐘,老師們用投身公益的無限熱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費盡思量。經過一年多的打磨,“作文小鎮”節目日益成熟,2019年榮獲廣電總局全國優秀少兒節目評比一等獎。
如果沒有徐老師的義無反顧,打通最難的第一關,哪會有這后來的喜悅和甘甜呢?
他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明日即小暑,我又思念起那把搖啊搖的折扇,思念起那徐徐而來的清風……
(毛煦靜,上海市日新實驗小學語文教研組長。上海市寫作學會會員,SMG哈哈炫動衛視“作文小鎮”節目嘉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