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5)
伴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如今職業教育越發受到重視,同時擁有廣泛社會需求。因為學生畢業以后擁有明確就業方向,工作以后也相對穩定,學校人才培養這一方案與企業需求基本一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然而,如今不少職業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形式非常單一,而且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滯后許多,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十分不利。對于此,職業院校可舉辦技能大賽,以此來豐富實踐教學,這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化工生產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而且學科分支之分復雜。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化工生產的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都具有較大難度。職業院校在對教學方案進行制定之時,需要把需求當作出發點,把化工生產當中同性單元找出來實施教學。然而教學形式一般是理論闡述,很少會涉及到實踐課程,無法真正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同時,不少化工生產領域急需的一線操作技能方面教學都是空白的,這樣難以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對于此,職業院校需要構建含有常見化的生產單元的教學平臺[1]。同時派教師前往企業一線進行學習,并且聘請企業當中的專家到學校當中進行講學,進而對現有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內容以及管理手段加以科學優化。除此之外,職業院校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定期舉辦技能大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操作的機會,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為其日后參加工作奠定基礎。
在對學生職業能力加以培養期間,生產實習起到重要作用。在化工方面的生產實習之中,通過精餾方法生產酒精屬于重要內容,原料與產品能夠重復利用,并且擁有很多參考資料。因為其工藝流程以及學習難度非常適中,所以職業院校可將此當作比賽項目,讓學生在生產區當中實施掛牌比賽。在這之中,原料槽當中的酒精溶液通入料泵,之后輸送給原料液的加熱器,通過預熱以后,進入到精餾塔的中部,氣相從塔頂逐漸餾出,經過塔頂列管冷凝器管程換熱后進入回流罐。一部分作為回流液從塔頂流入塔內,另一部分作為產品餾出,進入產品貯罐。液相由塔底進入塔釜,由再沸器加熱汽化繼續餾出乙醇組分。殘液經塔底換熱器冷卻后排入殘液槽。比賽期間,學生需嚴格按照順序以及規程進行操作[2]。
技能比賽所用形式是:根據生產工藝實際操作規程,通過掛牌仿真這種方式進行真實操作。進而整個掛牌仿真操作期間,涉及到的閥門操作有上百個之多,化工生產真實操作十分接近,屬于純綠色的生產操作。所以比賽過程十分嚴謹,而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比賽期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理解進行酒精生產。
1.比賽題目。借助循環水這一系統、電加熱設備、第一精餾塔、第一反應釜和有關設施,把給定15%濃度的酒精溶液通過精餾方法變成95%濃度的工業酒精。在比賽期間,學生需要嚴格按照有關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而且權限范圍也只限定為以上設備。比賽當中,學生不能出現生產原料與公用工程串料及落跑現象。
2.比賽的注意事項。在比賽以前,學校可以給學生兩天時間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參與學生討論,同時給出一些啟發以及建議,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而學生需要按照學校事先安排順序參與比賽,根據公用工程循環水系統操作和接收、電加熱設備、工業酒精生產的操作順序進行操作。在這之中,準備期間有關工作學生可不按照上述流程執行。然而設備操作必須要按照一個正確規程進行。正確使用閥門開關的0.5分或者1分,如果開關正確,然而順序錯誤,或者開關錯誤都要扣分。學生在上述三個分區所用時間總和是該生具體比賽時間,并且規定所有學生用時總長不得大于15分鐘,如果超出1分鐘就要扣1分。之后,由教師負責對學生各個步驟分進行匯總,并且對該生總成績進行統計[3]。
結論:綜上可知,就比賽來看,學生參加比賽熱情和積極性比較高,通過比賽能夠對學生心理素質與操作能力進行鍛煉。然而,在比賽期間,仿真掛牌這種比賽具有的缺點就是學生并未直觀認識到自身操作結果,無法培養其安全意識。所以,比賽期間,職業院校有必要添加仿真軟件,以此來強化實訓效果。而且,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職稱培訓與資格證書考核模式,這是一種有效實踐教學的開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