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營口市委黨校,遼寧 營口 115000)
引言:迄今,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國家的戰略目標之一,之后又提出了新時代生態文明觀,要求發展必須秉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尊重自然,愛護自然。
從人類誕生開始,隨著人類意識的改變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已經進入了生態文明,與其他文明相比,生態文明是人類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重要性的時代產物,也更加高級,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適用于地球上所有國家的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觀,是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提出的新觀念,超越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文明,并以此指導引中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的發展。
大自然中雖然蘊含著儲量豐富的各種資源,遍布著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為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活動提供了基礎。但如果人類無休止的捕殺各種動物,一旦某一個動物種類被人類全部屠殺,那這個物種就會永遠地消失在地球上,例如北美野牛、亞洲白犀牛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探文明觀的宗旨就是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利用自然資源,但同時也要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各種規律,這既是基于我國實際國情提出的發展新戰略,也是民心所向。
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的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但在發展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隨之產生的各種嚴重后果讓人們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達成一致共識。建設生態文明,能夠優化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迫使一些能耗資源高、污染嚴重的發展模式進行升級,促進科學技術的更新。隨著我國各種政策和規定的出臺,為建設綠色社會加快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了支撐。
我們黨一切的工作都是為了給人民更好的生活,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們已經帶領人民實現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充足,新時代的生態文明觀,把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在一起,為中國人民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設良好的生態文明環境,不僅需要提高對生態文明的重視,還要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使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法治化。
環境污染一直是困擾全人類的問題。我們一直把整治環境消滅污染作為三大任務之一,保證美麗中國的建設,為中國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在整治環境時提出了整改的關鍵處、重點對象和以往的環境整治遺漏的薄弱環節,針對空氣、水、土壤等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加大整治力度,對已經污染的區域及時修復和整治,同時消滅污染源,建設生態文明修復工程,對垃圾和廢棄物實行科學的處理,提高污染排放標準。
為了保護我國的耕地我國設立了耕地保護紅線,同樣地,也設立了生態保護紅線保證國家生態安全,這些是保證生態環境自我修復能力的重要依靠。一旦這些建設遭到破壞,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需要幾年、幾十年時間進行后續的修復工作。
樹立新時代生態文明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規定實施計劃。我國法律對自然資源的具體所有權沒有明確的定義,經常會出現走后門,拉幫結派等行為強占自然資源,也沒有明確規定各部門在這方面的執法權,從而引發許多問題。為了改善這種局面,我國出臺了相關的規定,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明確各方面的責任。
生態環境的建設,能夠長遠造福于中華民族,當代人的努力,將會為千千萬萬的后代子孫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社會各界要一起發力,堅持不懈地把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延續下去,徹底鏟除環境污染等問題,從源頭上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不僅影響著當代人,也影響著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給后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就要持續下去。很早我們就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概念,并將其作為我國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使我國的工作重心從千方百計促進經濟增長轉向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每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一項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任務繁重的持久戰,這就需要我們具備堅定的毅力和決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也開始了新的征程,并面臨諸多問題: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差異,很多地方剛剛脫貧達到溫飽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較高的建設難度,另外一方面,許多地方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機構形同虛設,不能盡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許多人也缺乏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新時代生態文明觀沒有深入每個公民。面對這些問題,就需要相關部門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改革現有的生態文明體制,加大環境保護監察力度,對污染環境損害人民健康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為社會各界傳達國家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和力度,使每個人參與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中,打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雖然我國從近幾年才邁開保護生態環境的腳步,但我們相信,只要每個人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觀,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總有一天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