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雙
如何激發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在學生心里一直存在“學習到底干嘛用?”“為什么而學習”的疑惑。高一年級學生步入高中一段時間后,由剛開始的好奇新鮮轉為更深入地思考高中生活的意義。學習內容和方法的改變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在外部環境強烈要求其建立學習目標并付出行動時,不少同學內心開始困惑學習的真正目的,從而產生一些與動機相關的學習問題。此課程結合學習動機理論,設計兩個環節:動一動抓“學習”、思一思學習心動力,帶領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學習的意義,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師:現在老師準備了一個放松游戲,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請聽游戲規則:全班同學請看老師手勢,左手變掌,右手豎拇指。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雙手姿勢組合在一起形成新姿勢。當我們與左右兩邊同學手型鏈接一起這樣就變成了類似停止的姿勢。現在每位同學請做出這樣的姿勢,并起立。前后兩排同學圍成圈,這樣我們的手指循環就是封閉的。好的,現在請1.2排,3.4排,5.6排同學依次組合或簡單的圈。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指示來做。接下來同學們再看老師的手指變化。當我們聽到“學習”這一詞的時候,老師一邊抓同伴的手,同時還要成功逃脫同伴來抓我。
好的,大家理解規則了嗎?
生:明白啦。
師:好的,開始講故事,《我的學習故事》
幾個月前,我來到了美麗的興文二中,我懷揣著激情與幸福的心情,帶著對美好學習生活的期盼,對未來的向往,我內心對自己暗自發誓,我必將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實現夢想。時間匆匆,回憶幾個月以來的學習點點滴滴,我的目標達到了嗎?我的學習成績如何?現在,面對三年剩下的學習時間,我一定要珍惜光陰,要在最后的高中生活中抓住學習!
師:游戲結束。看到大家這么激動開心的狀態,老師也特別想要感受大家的快樂。
采訪一下:抓住“學習”成功的同學有什么感受?
生:激動,抓住他了。
師:那你是怎么做到抓住“學習”的?
生:集中注意聽講,反應迅速。
師:很不錯,謝謝這位同學分享她在游戲中的感受與訣竅。
老師還想采訪:沒抓到也沒逃脫的同學有什么感受?
生:有點苦惱,總是被旁邊同學抓住。
師:嗯,努力逃脫卻沒成功苦惱,如果想要抓住“學習”我們可以怎么做?
生:注意力集中一點,仔細聽故事,牢記抓和逃,多練習幾次。
師:說得非常不錯。
我發現同學們說的游戲技巧似乎和學習技巧一致呀。請同學說,在平時學習生活,你怎么抓住學習的?
生:上課,我認真聽老師講、注意力集中、提前預習、及時復習,做作業。
師:嗯,這些習慣是我們習以為常但十分重要的學習習慣,十分有益于我們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放松并活躍上課氛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主題。
師:學習是現在我們生活的主要活動。占據了大家很大一部分時間。也是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做的事,現在,請大家發揮自己智慧腦,在白紙中大樹的樹根處,寫一寫,我堅持學習是因為什么?有哪些自己心里的想法和信念激勵著我們堅持讀書學習?
生:我堅持學習因為我想取得好成績,考上大學。
生:我喜歡閱讀所以學習語文。
師:我們每個人對學習有自己的想法。現在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發現規律:第一,黑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第二,驢因追趕在眼前的蘿卜在草原上奔跑。
生:馬是自己因為喜歡草原而奔跑,沒有任何外在驅力。驢是因為眼前的好吃的奔跑。
師:和我們的學習狀態有何相似之處?
生:學習的出發點不一樣。
師:心理學研究表示,學習行為大致分為兩種學習動機,內部動機(由學習本身可以提供的):滿足好奇心、求知欲、掌控感等。外部動機(為滿足學習活動以外的目的):他人表揚、物質獎賞等。兩種學習動機沒有好壞之分,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示影響情況而定且可相互轉化。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動力的思考,樹立學習信念,促進努力學習。
最后祝各位同學:
如春草蓬勃生長,如夏陽熱情奔放,在秋日收獲碩果,在冬日描繪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