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雁
目前許多老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中都會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夠,所以這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老師要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寫作欲望,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寫作的素材,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產生創作靈感和想要去表達內心的想法,從而達到寫作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水平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加上自控力的薄弱,很難通過學生自己去提高閱讀寫作能力,所以老師要不停地引導,給學生明確的目標。教材中的內容是不夠學生閱讀的,為了積累閱讀素材擴大閱讀量老師要給學生尋找適合本班孩子年齡特點的,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外書籍,讓學生的閱讀內容更加豐富,例如我會讓學生在課下閱讀《小王子》《十萬個為什么》《科學家故事100個》等等,其中包含的元素要豐富,不能只是單一的。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書籍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這些有趣又富有知識的書籍中培養了學生對于閱讀的喜愛,讓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開發。在閱讀完畢后讓學生把讀后感寫下來,養成在看到好的文章時進行記錄的好習慣。第二天來到班級中可以以小組模式和同學進行討論,互相說一說自己看完書后的感受。由此可見小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讓學生積累閱讀的文章素材,擴大閱讀的文章量,見識更多的世界才可以拓展自己內心的世界,閱讀完畢后也要通過寫作的方式把閱讀時積累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中,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足是因為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量上都還不夠,沒有好的素材積累,所以在寫作時想要去表達一些內容但是自己的腦海中沒有合適的詞語去把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出來,所以想要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先從閱讀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大量的語文素材,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有話可寫。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其中所講述的故事也非常的童趣化,其內容也貼近學生的心理活動,所以很容易能夠被學生理解,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學習知識外更要注重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通過閱讀文章學習作者運用在文中的寫作手法,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知識積累。
例如我在講到《趙州橋》這篇文章時,我會選擇讓學生先自主閱讀,通過閱讀學習到作者是怎么描寫的趙州橋,在閱讀完畢后學生發現作者是通過對趙州橋的所在地、建橋時間和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來對趙州橋進行描寫的,在結尾作者抒發了對趙州橋的喜愛之情。通過閱讀文章學生也掌握了對景物進行描寫的方法,這樣等到自己寫作的時候就 能夠運用上其中積累到的知識。
寫作對于閱讀理解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寫作可以把閱讀所獲得的知識進行升華,寫作代表著學生的閱讀成果。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在閱讀時進行的素材積累有沒有效果,從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產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把對于文章的見解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文章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充分展示自己。
例如我在講到《守株待兔》這篇文章時,我會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完畢后通過寫作的形式把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讀后感寫出來,通過這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學生在閱讀過后就展開了寫作,在寫作中把文章中比喻不努力心存僥幸的道理深刻地進行了理解,以自己的話和想法表達了出來,在寫作完畢后還可以展開小組討論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吸取到更多的看法最終達成共識,理解到文章所想表達的精神世界,走進作者心中的世界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成果。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和寫作是可以共同提升的,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學會把這兩者進行結合教學,以幫助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都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