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旭
(白城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近年來,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的不斷融合推動了媒體業界生態的不斷變革,在技術、資本的助力下,媒介行業持續涌現出新的平臺以及產品,以往傳統大眾媒體的受眾轉變成為了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用戶,被傳媒市場所競相爭奪。而面對全媒體背景下的業界新景觀,相關高校對于傳媒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必然也要進行全面且細致的調整,以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
1998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首次出現在了《普通高等本科專業目錄》中,目前歸屬為藝術學學科之中。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基于政策要求以及自身條件,會開設一系列理論課程,即使有一些如非線編輯、攝影基礎、紀錄片制作等實踐課程,但仍會設置一定的理論課程講授。但是,過多理論知識的灌輸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并且有一部分課程內容過時,與實踐嚴重脫鉤。而這就使得學生在校期間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踏出校門之后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種種阻力。
雖然并非所有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高校都轉型為應用型高校,然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無疑是強調技能和實踐的專業之一,即使是非應用型高校,在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也務必要注意這個問題。
在當下全媒體時代,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程度之高自然不言而喻,而相關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往往傾向于理論知識方面的灌輸,而實踐環節則流于形式,學生無法通過在校期間的實踐、實習得到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上的真正鍛煉。實際上,相關高校在教授人文通識類以及專業理論等知識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沒有與當下的社會環境建立緊密聯系,雖然高等教育界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但是教育理念的真正轉變可謂難之又難。
由于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及對行業的全面了解,也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以正確的觀念來引領學生,雖然各大高等院校都在積極嘗試各種形式的改革,但仍然難以擺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動手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的提高和鍛煉。當然,眾多高校從未停止過對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如河北傳媒學院引入CDIO理念,對于應用技術性院校而言,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實踐活動,還要考慮都教學效果的問題,除了專業技能的掌握,還要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以應對未來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況。
就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而言,除藝術類高校以外,眾多綜合類院校,甚至理工、財經類院校也紛紛開設該專業,然而,各學校的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地域特色都有著諸多不同,對于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也非常模糊。一般而言,相關院校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都較為空泛,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所指示的一般,致力于培養“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機構從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語言傳播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然而誠如上文所言,由于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一些相關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會出現定位模糊的情況,沒有想清楚究竟要培養怎樣的人才,也沒有考慮到自身能力和地域情況等因素,從而導致無法培養出具有鮮明特點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相關高校必須要考慮到地方特色、學校實力、師資力量等綜合因素,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務必清晰、明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精多能,一專多會”的人才。
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換的過程中,對教師素質和水平的要求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能夠預見學生在未來職業過程中所需技能和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足鍛煉和展示平臺,是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高校所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同時,對于相關教師的能力和素質也有著更高的標準。
國內高校對于專職教師的要求往往以學歷為門檻,以教、科研成果為晉升標準,而忽視了教師實際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這就導致了某些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這樣需要具有一定實際操作水平和經驗的專業中,承擔教學任務的主要都是研究型教師,而不是具有實踐能力的教師。雖然能夠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聘用一線從業人員為學生上課,但仍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如外聘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授課方法在科學性和系統性上有所欠缺等等,都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媒體環境之下,高等院校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只有重視實踐環節,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矯正教育理念上的偏差,精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打造精良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能夠在全媒體環境下具有競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人才,從容地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