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剛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黨委辦公室,江蘇 無錫 214028)
近幾年,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呈現相輔相成的關系。區域經濟發展急需高職教育提供技術與能力的保障;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區域經濟給予必需條件和空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當地勞動力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因此高職教育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更加強調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更是強調要堅定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不斷探索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國家在扶持職業教育的同時,一再強調了其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職能。
1.國外高職教育研究現狀。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地方、企業合作方面,美國的社區學院就是以服務社會為根本,以培養美國經濟建設等發展所需的各類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依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來確定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從而促進當地社會發展。而以體制完善、特點鮮明的“雙元制”教育模式聞名的德國職業教育,也是得益于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多方面合作,一方面依賴企業提供的實踐性教育來培養擁有精湛技術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根據企業所需將人才反饋給企業,實現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根本目標。
2.國內高職教育研究現狀。國內的研究涉及到的辦學因素較為復雜,至本世紀初,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結合了國外高職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將研究的重點偏向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及產學研、人才培養定位等方面,如李廉冰等學者探索了國內現行校企合作的實踐性理論;胡振華、金輝等學者也在校企合作后學校取得的績效以及長效機制構建方面做了深入探究。更有國內發達地區的一些公辦高職院校大膽突破,在公有制辦學的基礎上,結合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同時加強政產學研的協同發展,成為當地乃至全國的高職院校辦學典范。
1.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轉型發展的優勢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地處無錫高新區,由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創辦。無錫高新區占地220平方公里,無論是在產業、創新還是對外開放方面都位居全市乃至全國前列,學校不僅擁有地理位置上的辦學優勢,而且在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省管市屬區辦的辦學性質能夠在經濟和政策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高新區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緊密合作,對接國際領先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較市內其他高職院校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轉型發展現狀
學校與無錫高新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良性互動,從歷屆畢業生就業數據來看,留在高新區就業的畢業生達到學校就業總人數的50%以上。2019年,為更好地服務高新區的發展,學校出臺了《服務高新區(新吳區)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籌建了由無錫高新區和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兩方代表組成的理事會,不僅理順了政校關系,還優化了辦學資源,在人力資源供給、科技、社區和文化服務方面系統對接了高新區需求,根據高新區產業戰略要求完成了專業調整和二級學院重組。但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學校的辦學瓶頸也逐漸顯露,例如創新辦學機制體制不完善、師資隊伍薄弱、技能型人才素質高移的挑戰、科研創新能力欠缺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學校服務高新區發展的步伐,亟待解決。
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是高職院校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因素,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須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產業結構等情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只有滿足區域內的市場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動高職院校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加大辦學空間。
高職院校具有與地方產業、企業相結合的優勢。一方面高職院校對接區域內的企業人才、技術和文化等需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完善的實踐教學設備和專業的技術師資團隊,擁有更多將科研成果反哺于企業實踐的機會,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實現校企協同發展。
無錫高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等都位居無錫前列,異軍突起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了產業結構轉型的支撐力量,重點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產業轉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逐漸取代勞動型人才,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產品和新技術,學校為其注入人才、科研創新等新鮮血液的同時,也能通過對接產業轉型調整專業設置、完善技術技能培訓,雙方在長期互動式發展中推動彼此不斷高速前進。
結合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區校一體”的辦學特色,建立安索夫矩陣模型。
根據模型,學校轉型過程中的基本發展戰略有四種,即企業滲透、專業重置、企業開發和多元化發展。其中專業重置最具戰略優勢,根據合作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培養出的新技術技能型人才更適合企業發展的需求,能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企業滲透和企業開發戰略由于在人才培養方面不能與時俱進,只能滿足短期內的校企合作需求。而多元化發展戰略則具有極大的冒險性。模型分析出的轉型戰略同時輻射出專業設置、合作企業、增長向量和競爭優勢四個要素,它們相輔相成,決定著學校的“共同發展主線”,通過分析“主線”可把握學校的發展方向,合理指導內部管理。
1.專業設置與合作企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在合作企業中的地位是否具有優勢能夠明確學校的辦學定位與服務領域。
2.增長向量。反映學校辦學發展的方向,即從現有專業下的企業合作向新專業下的與更多潛在企業合作的方向移動。其不僅指出學校在現有發展領域的方向,而且明確了學校計劃重置專業后的發展方向,是對以專業設置與合作企業范圍來描述“共同發展主線”的一種補充。
3.競爭優勢。表明學校競爭機會的所在。
通過安索夫矩陣模型總結出的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轉型發展戰略在運用到辦學實踐中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作為一所由國家高新區創辦的公辦高職院校,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服務好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接區域經濟所需的人才、科技和文化是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最終目標,因此必須明確辦學理念,找準辦學定位,積極推進辦學機制體制的創新,提升辦學活力,破解教育用地、師資隊伍、實訓實習等發展瓶頸。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成功辦學經驗,在內部運行管理上,采用二級管理模式,在清晰界定校院二級的責、權、利的基礎上,有效下放人權、事權和財權;此外,要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柔性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改革、職員制,完善內部激勵機制,摒棄分配上的大鍋飯,打破職稱、身份、年齡的限制,通過競賽、項目等有效載體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無錫高新區擁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園、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創意文化產業園、光伏新能源產業園等眾多的專業園區,學校積極探索政產學研合作的有效載體和形式,通過與世界一流或行業領軍企業緊密合作,培養出適應智能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19年,無錫市大數據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中國(無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人才培養基地相繼落戶學校。校企合作的內容只有多元化,提高層次,縮短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才能真正實現區校一體。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緊貼高新區產業的技術升級,從就業需求出發,保持專業的動態調整,整合不適應專業,緊密契合無錫高新區“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戰略布局,著力打造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智能制造、空港物流、數字藝術、文化旅游六大專業群,形成了工、理、文、藝并行發展的專業格局,努力開發具有高新區特色的品牌專業,加大了在同類院校中的競爭力。
學校必須解決教師從學校(畢業院校)到學校(工作院校)所缺失的企業工作經歷,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在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同時,注重校內教師的培訓和培養,采取有效形式提升“雙師型”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做好調整專業的師資崗位轉型。學校與無錫高新區多家企業開展“共推互聘”工作,聘請企業專家作產業教授與學校教師交流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科研攻關、課題研究、項目推進等工作,并將科研創新成果反哺于企業實踐,從根本上提升整體師資隊伍水平。
綜上所述,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高職院校是提供高素質人才、新技術的主要陣地,只有緊跟區域經濟發展,掙脫墨守成規的局限,才能借助區域經濟的發展完成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用明天的技術,培養今天的學生服務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