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陜西 延安 716000)
面對當前的激烈經濟競爭,我們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的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對接,避免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們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去提升員工的自主意識。在企業運營的不同環節中,企業的管理理念能夠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地更新模式,適應企業現代化的發展。
許多比較知名的企業看起來各項數據良好,生產運作正常,生產效益也處于上升態勢,但實際上企業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總體的投入和產出并不成正比。所以說,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關鍵工作,企業文化也是不可或缺。企業文化是并非抽象的概念而已,它是貫穿現代企業管理的管理理論,是經過科學驗證的產物,是一個企業從創立開始伴隨著企業發展歷程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企業文化蘊含著本企業的特色,是企業人員自發去遵守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源自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以社會主義中國的共同目標實現共產主義為指導,引導和啟發人民群眾對自身、社會和整個世界的認識,并引領人民群眾在黨的帶領下沿著科學的、正確的路線去執行,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我們對相關企業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對企業最終目標的認識是對利潤的追逐,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共識,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是沒有關系的,但其實,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去進行文化建設,這是企業開展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企業健康、穩定、持續向前不斷發展的一個動力源泉。所以,我們在進行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對一些特色的理論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進行實踐,使員工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激發員工不斷地努力向上,體現的是對員工思想和行為的改變,這也是正確的理論在我們企業中進行實踐的一種方法,能提高我們企業的效益,增強企業凝聚力。
首先,企業應合理分配員工的工作時間,確保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下,每天騰出一定時間對員工進行思政教育和培訓,培訓教師可以外聘,培訓形式多樣,根據培訓內容和主題選擇適合的培訓方式,培訓教師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理論知識予以講解,同時,培訓教師還應及時和員工互動,鼓勵員工提出問題,這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而且培訓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員工,并根據員工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調整培訓進度、制定培訓方案。當員工出現負面的工作情緒時,上級領導應主動慰問,并且盡自己所能為員工提供幫助,進而員工能夠感受到來自企業以及領導的關心,員工與領導間的距離感也會相對減少。其次,企業應豐富文化建設形式,組織辯論、演講、座談等文化活動,這不僅能夠激發員工的行業精神,而且還會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員工在實際工作中也能實現文化理念的良好運用,這對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最后,企業還應為員工提供發展空間和鍛煉空間,在了解員工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豐富的文化活動,促使員工在參加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減輕工作壓力,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
文化強企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不僅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管理經驗和能力,更取決于企業文化。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強調文化強企戰略的落實。一是用文化轉變觀念。要用先進的、健康的、優秀的文化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全面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弘揚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切實增強工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二是用文化激勵職工。要進一步把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各項工作中,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吸引力、感染力,用先進的文化凝聚人、激勵人、培育人、規范人,激發干部職工不畏艱難、拼搏奉獻的精神,激勵干部職工革故鼎新、敢為人先的創新思維,營造團結穩定、和諧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三是用文化推動發展。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的發展經驗,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憑借文化力,增強發展力,提升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企業的管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我們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建設企業文化要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人性化管理模式,留住我們的人才,同時激勵員工更好地去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完成工作任務。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融合對接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兩者的融合對接方式也各種各樣。隨著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二者也加深了融合對接的程度,產生了更加豐富的融合對接方式。這就需要企業政工人員勇于創新、積極摸索,強化兩者的融合對接程度,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