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幫亮 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色彩構成是人基于知覺與心理效應,借助科學的方法加以分析,將原有的色彩現象加以提煉基本組織要素,借助色彩在量與質、空間存在的可變性,依據特定的規律對色彩排列加以重新組合,進而形成新的色彩關系[1]。《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色彩要素的搭配與交叉,讓學生理解色彩審美的原理、變化規律、技法,重點在于掌握理解和體會,通過抽象的思維方式來實現色彩的藝術化配置。《色彩構成》課程可以豐富學生的設計思維,提高其審美能力,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具有啟發性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審美能力。但從當前平面設計專業的《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來看,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系統性,有必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依據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計劃,《色彩構成》課程安排在一年級,在進入本課程學習之前,大部分學生對于色彩的理解來自對傳統升學繪畫的訓練。傳統的應試色彩訓練多為程式化的機械教學,不注重色彩的表達和色彩的客觀性;而進入大學的《色彩構成》課程對于色彩的視覺與思維方式區別于傳統升學的繪畫訓練。它強調對色彩的創意,要借助主觀思維將寫實圖像轉化成抽象的色彩組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從主觀上感受色彩,以形成創造力。許多學生對于抽象思維缺乏認識,對于色彩構成的理解常常存在多種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對于色彩的創意會感到困惑和迷茫,畫面色彩單調或不協調,存在大面積平涂,沒有生動感。部分學生難以深入地理解色彩理論知識,導致在實踐中不能運用理論解決色彩設計的實際問題。部分高職院校還借助于傳統手繪來表現色彩。手繪雖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此方法耗時費力,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深入思考專業知識,使實際訓練時間減少。《色彩構成》課程的延續性較強,需要學生在課程學習后掌握色彩應用與駕馭能力,這也是后續專業課程的需要。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局限于技法訓練層面,不注重培養學生在色彩中的創造能力。學生在海報設計、圖形設計、UI 設計等專業課程的實踐中,表現出缺乏色彩創作的靈感。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教學方法缺乏思維訓練與引導,沒有結合平面設計專業的特點訓練學生的色彩應用能力,教師不注重訓練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其次是課程間缺少有效銜接;最后是教學中色彩表達介質存在局限性,沒有借助新技術變革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缺少興趣與參與熱情。
平面設計的基礎課程在美學法則上存在共同點,雖然表現形式有所差異,但是《色彩構成》與其他課程存在交融部分,不同專業課程之間存在銜接性。平面設計專業需要學生對色彩構成能力與形態概括能力、表現能力加以融合,結合形態概括、造型表現讓學生理解色彩語言,以提升平面設計的感知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忽視了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不同課程的授課教師缺少交流,教學中只注重講解色彩原理,沒有結合平面造型訓練,忽視了色彩構成課程的內在特點,存在知識斷層問題。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缺少方向性,造型無目標、畫面色彩不夠生動。因此《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要梳理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銜接。在作業安排上,要結合造型讓學生活學活用《色彩構成》課程的相關知識,這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構成知識。教學安排要發揮構成基礎課程的作用,為專業課的學習創造基礎條件。《色彩構成》課程要結合造型訓練培養學生對圖形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訓練中,教師要借助重新建構畫面來引導學生跳出原有的表現手法,訓練學生的色彩重組能力。
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表現為在教學中運用到的手段,教學改革要結合方法,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是知識傳播的引導者,教學方法的科學設計,不僅影響到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情況,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產生了影響。《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是要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感性的體驗,因此,教學要以此為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對于《色彩構成》課程的學習要借助實踐,研究色彩組合存在的可能,“色彩構成”作為一門認識性、實踐性課程,教學需要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能表達色彩推移的照片,依據明度、色相、純度進行分類,借助不同類別完成色彩推移訓練。例如,色彩推移的節奏、秩序可以表現事物的變化和人物的心理變化等。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對教學內容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師要實現學生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理論知識的特點是概括性強、抽象度高。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有利于其后期的色彩訓練。教師要結合色彩理論學習,強化學生感性體驗,讓學生結合實驗案例,在實踐中理解理論,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學生借助感性體驗,通過親身實踐,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形成創造力。
《色彩構成》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講授理論之后,學生采用手繪的方式完成作業,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手繪表現技能以及對顏料介質的熟練應用。但是《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學生對顏料、手繪技法的練習,還需要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從而為其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繪畫、設計領域,色彩表達從原有的顏料變為可以用數字化電腦的形式加以展示,充分發揮色彩預想,提升了設計的效果。傳統色彩以手繪方式來實現,延長了實踐課時,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講解色彩表現技巧,難以實現色彩表現的思維拓展。與顏料相比,數字光色更為快捷、數量更多。電腦軟件調色具有快速、便捷等優勢,可以為《色彩構成》課程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可以借助Photoshop 圖形設計軟件訓練學生調配和提取顏色,理解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變化等。對于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推移,如借助電腦可以快速繪制完成平行、放射構圖等,通過復制、粘貼命令可以快速實現填色、構圖等重復操作,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用來認識色彩和思考色彩上。
《色彩構成》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它需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高職平面設計專業針對《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要注重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思路,采用新的方法,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學生的研究、探索、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從而提升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