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興仁鎮中學,寧夏 中衛 755212)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發展非 常重要。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改變觀念,轉變思想,要用與時 俱進的教學理念,配合先進、科學、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 生打造理想的思想品德課堂,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 性,為保證課堂有效教學奠定基礎。在初中的教學體系中,道德與法制課程為重要的學校教學科目,其課程意義主要包括四點:一是對學生樹立法律道德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二是能促進學生道德與法制水準的提高;三是有利于法治社會的建立。開放性教育不僅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還對課堂教學的進行和學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老師在備課時既要依據傳統教學準備理論的部分,也要結合新課程的素質教育,從拓展學生學習能力、豐富學生學習資料、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等入手。首先,要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讓學生借助班級圖書角或者學校圖書館,查閱與新課相關的政治資料、法律資料,進行拓展閱讀。也可以讓學生把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書籍納入自己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提高德育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其次,指導學生有效預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我們發現,好多學生對于預習不夠重視,一來覺得思想品德是副課,上課學學就行。二來學生不會預習,說起預習就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例如讓學生認真閱讀,發現問題,注意小節中和段落中的重點;注意相關鏈接,閱讀感悟與課本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等。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每一章節的內容進行預習等??傊灰處熌茏寣W生通過課前的閱讀活動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正確的認識和興趣,再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進行預習,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任務。
師生人人擁有的移動終端是手機,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一方面是利用網絡學生與父母一起上網搜索、查找、瀏覽有關圣誕節的來歷、習俗,收集圣誕歌曲、圣誕禮物。另一方面教師制作微課,微視頻動畫。學生自學之后,教師利用手機問卷星APP出題,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數據及時分析,在課前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難點。本人利用問卷星,根據學生的學情,提出探究任務,學生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更好地對學生發揮其引導思維、傳授方法、解除疑難、激發創造,通過討論式學習,教師和每一位學生的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課堂中,采用新型數字化教育工具,教師立即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更好地調整學習進度。數字教學工具,在了解學生以及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去發展教學,從而促進和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知道,教師必須要有相當專業的知識和高尚的師德,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更是如此,不但專業知識要豐富,要有新時代的元素,要與時俱進,而且思想品德方面更要高于其他教師。在教學理論知識時,教師要引用案例,結合時事,一定要有新時代的新思想,認識要改變,方法也要改變。眾所周知,思想品德對于學生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道德與法治雖是初中的一門副課,可它擔負的責任卻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教師如何把課本中的這些育人思想和知識活靈活現地傳授給學生,在不讓學生反感的情況下,還能引導學生、教育學生,需要教師自己有過硬的專業水平,也就是無論是知識,還是思想品質方面,都要能立在那里,成為學生的標桿。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道德與法治的導向中。所以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緊密聯系生活,從而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產生興趣,教師就要把理論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用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靠近、認識、理解。所以,思想政治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能力,在設計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時不能脫離時代,更不能脫離政治導向,這樣才能準確地把生活與道德法治課聯系起來,結合時事實例,在為學生豐富知識內容、拓展知識面、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總而言之,初中生正處在易怒、自我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時候如果學校只在乎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養等,那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學習的機器。所以,作為新時代道德與法治老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堅定、完美的人格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