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冉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創傷急診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頸髓損傷是致殘率比較高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病癥,其臨床表現有受損部位以下感官、運動以及括約肌出現使用障礙。頸髓損傷發生在不同的脊髓節段,會導致呼吸肌發生不同程度障礙、咳嗽功能下降、支氣管出現分泌物增多以及痙攣等情況,以此誘發呼吸系統并發癥。療養周期是比較長的,而且治療費用較高[1]。呼吸系統并發癥是造成頸髓損傷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關于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也逐漸多起來,但從護理角度研究、預防危險因素的研究較少[2]。本文分析引起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以及對提高護理干預效果的意義,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對我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頸髓損傷患者進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引發其呼吸系統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以及對提高護理干預效果的作用。76例頸髓損傷患者中,其中16~58歲35例,59~67歲25例,68~72歲16例。納入標準:①我院收治的頸髓損傷患者檢查有呼吸系統并發癥情況,包括有胸腔出現積液、呼吸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等;②通過X光片檢查確認為外傷性質的頸椎損傷;③患者受傷到醫院就診時間間隔小于48小時;④住院時長大于7天。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理疾病或者具有嚴重溝通障礙的患者、高血壓、年齡超過75歲、合并有其它部位骨折、在入院初期(3天)已經施行氣管切管或者插管、身體主要器官臟器嚴重病變的患者。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報告參考,最終確定9項觀察指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住院時長、損傷原因、既往呼吸系統史、ASIA分級(A-D級)、腹脹、低蛋白血癥等。觀察指標標準設定為:年齡分為三個階段(16~58歲、59~67歲、68~72歲);職業分為五類(工人、農民、司機、經營業主、干部);損傷原因分為三類(高空墜落、交通意外、重物砸傷);既往呼吸系統史分為兩種(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五并發癥);ASIA分級分為四級(A級、B級、C級、D級);腹脹分為陰性(腹部無鼓脹)和陽性(腹部明顯鼓脹);低蛋白血癥診斷標準設定為小于60 g/L。
對潛在引發頸髓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的9項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根據報告顯示年齡(16~58歲、59~67歲、68~72歲)、ASIA分級(A~D級)、損傷原因、腹脹、低蛋白血癥五項指標均可引發呼吸系統并發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性別、職業、住院時長以及既往呼吸系統病史無太多關聯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年齡年齡(16~58歲、59~67歲、68~72歲)、ASIA分級(A~D級)、損傷原因、腹脹、低蛋白血癥五項危險因素,可通過一方聯合或者多方聯合情況引發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而性別、職業、既往呼吸系統病史以及住院時長單項聯合或者多項合并都與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無關。
頸髓損傷患者合并有多種并發癥,造成護理的難度大幅度增加,大部分頸髓損傷患者在手術階段,手術效果非常理想,但是轉入護理階段,就會出現呼吸衰竭、尿潴留等情況,導致患者被緊急轉入ICU或者極速死亡[3]。對頸髓損傷患者的呼吸系統并發癥預防工作是任重道遠,科學、合理地預防措施的前提是需要有針對性地評估結果,但是當前對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評估工作不夠全面,預防效果很差[4]。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76例頸髓損傷患者研究,表明年齡(16~58歲、59~67歲、68~72歲)、ASIA分級(A~D級)、損傷原因、腹脹、低蛋白血癥五項指標與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有關的危險因素,并制定出相對應地護理、預防措施,據此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地護理措施,規范化護理操作流程,有效降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后續護理提供可靠的樣板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