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平
吹響牛角,回望鼠年,心中頓生“否極泰來”之嘆!何哉?去歲今天,我站在年關,書寫我小康的春聯,夢幻我燦爛的來年!
驀地,“鐵馬冰河入夢來”!突兀咋起的颶風,讓神州巨艦一夜陷入狂瀾;空前未知的新冠,讓朗朗乾坤瞬息天昏地暗!
——庚子年,庚子年,難道詛咒的輪回,又將凸現?“一級響應”的號令,似乎證實了魔咒的預言?
歷經山重水復,終于柳暗花明,今天,當民間的危言和西方的聳言成為“紙船明燭照天燒”的冥言時,多少國人為之感嘆!
“一級響應”,國家戰爭,從抗美援朝到自衛反擊;又98抗洪至汶川地震;都是鐵血男兒鑄軍魂。而庚子抗戰主力軍,竟是窈窕峨眉身!
從召之即來的荊楚大地,到戰之能勝的九州家園,哪里拉響警報,她們就在哪里“響應”。東起綏芬河,西至那拉提,國門九萬里,同胞十四億,如此連綿的“者陰山”,如此眾多的“上甘嶺”,不愛武裝愛紅妝的娘子軍,同樣鑄就中國魂!
啊,我的孩子,我曾不厭其煩地嘮叨你們:一身散發胭脂氣,健身健成章子怡;國事家事很隨意,哪像我輩自奮蹄!然而,挺進“響應”,微信讓我淚奔:“穿上白衣,我們就是天使,天使的天職,就是學著你們老一輩的樣子,與死神搶人”!
憂國憂民憂子孫,自己竟是杞國人!平常平凡千金,戰時奮不顧身!她們的逆行,多像當年“紅嫂”的背影。
中華少年郎,“紅嫂”今天能破天荒地攻克“孟良崮”,你們明天定能破天塹,把祖國統一的大旗插上“阿里山”!
“少年強,則中國強”——為之一嘆!
新冠襲來,“紅嫂”在“戰場”忙“搶人”,我們閉門忙微信。抗疫之前,我們的微信也忙:什么“三高”祖傳秘方,什么西瓜注水糖,弄的我等驚乍翼翼,揪心惶惶。而國家“一級響應”,千家關門閉戶。讀過兵荒馬亂的書籍,有過備戰備荒的歷經。于是我家首先儲藏食品。不會網購找兒女,兒女怠慢自己學。幾天之中,糧滿斗室,肉滿冰箱。虎踞龍盤,自得滿滿。可是,微信一交流,實在不周全。接著,冒險走進藥店,滿載而歸“雙黃連”。同時“自己動手”拓展空間,“豐衣足食”把陽臺變成“南泥灣”!
置身“南泥灣”,直到“冬至”天,“夕陽紅”們都在你呼我應備年貨,而我家“備戰”物資還剩一半!為騰空“庫存”,我天天“邀請”孩子回家“作客”。而孩子們那“客人特有的笑意”,讓我“指點江山”的老臉,綴滿赧顏!正如孩子們說:“跟共產黨白頭到老的老革命,怎么還不相信共產黨的新時代”?
自慚形穢細思量:“庚子預言”兌現了什么?單說我們日常生活,微信危言多多,過往險境有幾多?連我預言的捐款捐物支援抗疫的大小活動都音訊全無。而共產黨沒有預言,只有初心,故一如既往給我輩增加養老金。
“不畏浮云遮望眼,吹盡狂沙始到金”——為之二嘆!
微信微信,江湖浮云,大多出自江湖“狗血”文人,所以沙多金少!而在武漢封城,一位“廟堂文人”的“日記”,在浮云滾滾的中國天宇,轟炸眾生蕓蕓。
抗疫期間,我等更是悶在家中,應時應景,“日記”正好驅悶解困。其后“他們說”,那是一本源自二手微信,然后通過“發散思維”成文,再然后又發往微信。這彎彎繞的過程似乎告訴我,“羊頭日記”頗有“狗血”基因。但不管怎么“文學評論”,它如同當年“淪陷區”的人們,在百無聊賴之中讀《聊齋》!遺憾的是,當武漢“雷神火神”熄火時,“聊齋日記”也偃旗息鼓。
但大洋彼岸的疫火正旺。本不喜歡隔岸觀火,更想看看八國聯軍的后代,怎么撲滅自家“圓明園”的熊熊烈火?微信時時翻,看了好多天,怎么都沒看見彼岸“聊齋”?
孩子見我納悶,提醒我每天看看“約翰遜日記”。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天遠地遠的“金斯大學”,是不是“金牌大數據大學”?天天飆升的“大數據”,再多的“方艙航母”也難以承載啊!
兩本“日記”,互補性強。可供當今世人和世人后人“鑒之”!而“西洋鏡”里的官宦,他們對“大數據日記”似乎缺乏“鑒”意,反而對我“聊齋日記”倍感親近。而我國的“他們說”:是“聊齋日記”親近“西洋鏡”,它不像120年前大清太監的“庚子日記”,篇篇咒罵“西洋鏡”。
“他們說”的,我有所耳聞,不過在“新冠禍水”蕩滌世界的當下,二者相提并論,真是:“人視水見形,時窮節乃見”——為之三嘆!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壯哉中國,否極泰來,闊步前進,走向復興,定將雄峙世界極頂!
百年中國夢 當驚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