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娜
高三階段是學生實現知識融會貫通的重要時期,應遵循語文核心素養觀念的引導,加強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借助思維力量提高學生整體語文水平,以此保障高三階段整體語文教學效果,通過提升學生語文思維,構建高效復習課堂,使學生能夠用豐富的知識底蘊與語文思維迎接高考挑戰。
在語文教學中,高三已進入全面復習階段,更加注重知識點的全面整合,教師可通過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復習效果,引導學生站在語文思維視角下看待問題,全面推動高三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現階段高三語文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導致高三階段語文教學過于枯燥與沉悶,阻礙了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第一,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對于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存在忽視,在單向知識傳輸中制約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繼而不利于高三階段整體復習效果的提高。第二,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意識,無法實現語文知識遷移,導致學生自身語文知識體系不足,不利于語文復習課程的整體質量提升,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并未充分運用生活案例,制約了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第三,在高三復習階段,教師與學生均處于精神緊繃狀態,在高壓復習中抑制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形成,同時傳統講授課堂根深蒂固,使語文教學效果受限。
語文思維主要代指想象力與聯想力,學生在語文思維引導下更易發現語文魅力,并在長期語文學習中形成語文審美,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想象思維的引導,以此提高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及文本處理能力,全面提高高三階段語文復習效果。例如:在復習人教版《歸園田居(其一)》課程時,應從語文思維培養角度看待語文復習,此時教師應結合陶淵明自身淡泊名利的人格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感受詩歌韻味,在高三階段注重知識點間的融合記憶,可結合《歸去來兮辭》進行記憶,同時應在初中階段《桃花源記》《飲酒(其五)》內容理解陶淵明自身高潔品質,此外可引導學生關注“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意象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田園風光,并發揮想象力于腦海中形成一幅和諧輕快的田園美景畫卷,把握陶淵明從官場回歸田園的淡泊心態。
在語文思維培養中,教師可積極運用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與語文知識相結合,不僅能夠豐富學生語文知識體系,深化其對語文教學的印象,還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彰顯語文教學的現實意義,通過生活化案例深化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人教版《祝?!芬徽n復習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若祥林嫂未失去丈夫與兒子,她的人生會有何不同?會幸福嗎?”展開討論,并將其聯系生活實際,若祥林嫂生活在現代,她失去丈夫與兒子后會如何生活?在封建社會背景與現代背景對比下,感受時代悲劇故事,將高三復習活動融入生活化案例中,深化學生知識理解的同時,兼顧語文思維的培養。在《蜀道難》高三復習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具播放相關視頻,還原蜀道之險,聯合實際生活感受詩詞魅力。
傳統講授式高三課堂使學生失去原有語文熱愛,在高三枯燥的語文復習階段,為提高學生復習效率,培養其形成語文思維習慣,教師應優化傳統教學方式,采用新穎教學方法轉變沉悶的語文課堂氛圍。例如:在人教版《琵琶行》復習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具播放樂曲,伴隨著優美樂曲感受《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痹诟呷A段復習議論文時,教師可開展辯論活動調動課堂學習氣氛,在激烈的辯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得以發散,在同學間思想碰撞下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以此彰顯高三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在新穎教學方式下可優化原有枯燥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實現學生語文思維提升的教學目標,并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而言,高三階段的學習質量尤為關鍵,而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可極大促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想象思維,將具有契合點的知識相連接,另外還可運用生活化元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輔以先進教學理念與方式,逐步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