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秀榮 蓋月城
近期利用業余時間,細細品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通過細心品讀、細心領悟,大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識淵博是老師成功的基石,優秀的老師應該是學識淵博的人,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專業素養,還應勤于學、敏于思。在學識上要始終追求廣度與深度并行。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作為老師不說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起碼也得博覽群書、縱橫百家、包羅萬象,能夠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才能管理好學校,才能面對一切困難,做到“泰山崩于前而眼不瞬”,氣定神閑、寵辱不驚,“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現代管理知識是老師必須具備和應該不斷加以完善的,特別是行政管理知識,以及決策科學、領導科學、社會科學、公共管理、公共關系學和行政組織政策學等。還必須掌握必要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不要把學生當成你灌充的瓶子,要把學生看成等你點燃的蠟燭,領導理念對了,一切都會“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人性化、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隨著依法治教的推進和教育對象法律觀念的增強,對老師應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運用法律的準繩來管理學校,約束學校行政行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才能創師生和諧校園,讓學校工作,自覺地運行在國家法律框架之內。然法是無奈之舉,法無定法,管人要管心,依法治校的前提必須以人為本,才能真正地統一思想,堅持正確的教育方針,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位有教育思想、有辦學理念、有育人觀念的老師,會把班級治理得井井有條,教學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教育教學活動搞得風生水起。“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良好的文化氛圍,是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關鍵。
思想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老師正確的辦學觀念來自深入的教育科學理論研究和對現代基礎教育理論的掌握。老師只有在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一切辦學行為進行理性思考,研究教育現象,總結教育經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潛能,將各項教育改革引向深入。
“不破不立”,不要因循守舊,要獨領風騷,拿出藝術家獨特的創造性思維來教學,自由靈活,變化多樣,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大膽嘗試、總結經驗,就像書法家書寫中的“飛白效果”一樣,實屬偶然現象,但書法家幾經磨煉、多次書寫,硬是把偶然變成必然,獨成一體,成為名家。老師要有這種魄力,樹立品牌意識,在同行中贏得口碑。
作為老師,必須提升素質、強化素養,不斷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什么又是老師的人格魅力呢?老師的學識、能力、性格、氣質、品行等各方面令人敬佩、值得學習、吸引師生,這就是老師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校長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
大家知道厚德載物,寬容得眾。作為老師器量須大,心胸須寬,要虛懷若谷。要樂于幫助別人,要承認別人的貢獻,學會欣賞別人,唯賢是舉,唯才是用,當好伯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力量,形成自身的才智和風度,才能在人際交往和實際工作中煥發出超凡脫俗的吸引力、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作為校長不但要知人識人,還要了解自己,當老師,要帶著愛心去工作,要把同行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情同手足,熱愛集體,明白職務、榮譽、待遇等,都是學校給的。要尊重學校,要尊重事業。潛心做事,低調做人,留有余地,俗話說“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工作上要高標準,嚴要求,與好的比,生活上要低要求,與差得比。反之,則會心存怨言,心態失衡,“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當常想一二”。人不可得意而忘形,應知“吉兇悔吝”的道理,責人以寬,待己以嚴,嚴格自律,學會控制,知足常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讀完了,學習并未結束,知識收獲了,還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獨特智慧和大膽實踐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