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柱標
文藝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給群眾的文藝創作帶來了不小的機遇與挑戰。而如何提高自身文藝創作水平,為公共文化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也成了很多文藝工作者思考的重點。
不同的文藝創作目的,所創作出的作品價值便會有所差異。如有些文藝愛好者會以藝術欣賞性的目的來創作作品,最終所展現出的文藝作品則會具有較高的美感度與沖擊力;若創作者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那么文藝作品中便可能缺少生命力或真實感。還有一些群眾是以作品的廣泛傳播為目的進行創作的,在實際創作中會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到傳播渠道的選擇或作品包裝中,卻忽視了作品核心價值的展現。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則會在影響文藝作品質量的同時,給后期作品的評價埋下隱患,不利于衍生作品創新與推廣。
專業的創作人才對群眾文藝事業的持續發展有支撐性作用,對新型文藝創作理念的引入與傳統文藝創作觀念的傳承等也有重要影響。但有些地區卻會因缺少文藝創作人才而難以實現群眾隊伍的強化,使得文藝創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如群眾文藝創作團隊中年齡較高者居多,青年文藝創作者很難融入其中,若創作理念存在較大分歧,嚴重時還會影響文藝創作隊伍的凝聚力,給新媒體下文藝創作的創新帶來了無形的壓力與負擔。
優秀的文藝作品需要創作者在長期的推敲與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并在社會文藝事業的變換中明確作品創作的方向與目的,以此來實現文藝作品展現形式與時代價值的創新。因此,樹立正確的文藝創作意識不僅對作品內涵的強化有積極影響,還對作品質量與傳播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如創作者需要打破落后、傳統的思維觀念來緊跟時代腳步,以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文藝作品,在審美上做到與時俱進,在內容上做到豐富創新,這樣才可能給文藝作品注入新鮮血液,發揮其在文化市場的影響力。
文藝創作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周期性特點,若創作者所處的環境缺少引導效果,那么所創作出的文藝作品便會與預期計劃有所偏差,不利于創新觀念的有效落實。所以創作者要科學利用新媒體平臺所營造出的多元化環境氛圍,來從中挖掘自身創作靈感,從而為作品藝術價值的創新帶來更多可能。如在區域內的新媒體文藝創作交流平臺中,群眾可以通過學術分享或作品品鑒等來吸收良性的創作理念和思路,同時也能在積極、活躍的氛圍感染中及時發現自身文藝創作中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個人對文藝創作的認知與理解,也為日后作品的不斷創新提供有利條件。
對文藝作品傳播渠道的拓展給予關注,不僅能提高作品信息的利用價值,增加優秀文藝作品的曝光率,還能間接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與響應度,有利于促進區域內文化市場的良性循環。如在新媒體背景下,群眾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媒體平臺中來獲取文藝作品或創作信息,而創作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平臺來與目標對象進行充分對接,以更便捷、更直觀的方式來打開作品傳播渠道,并以實際行動來激發更多人的創作熱情。在傳播期間,創作者還可以對群眾的反饋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來為傳播渠道拓展方向的明確提供參考依據。
健全的文藝創作管理機制對創作活動的規范化普及與創新有輔助性作用,需要有關部門能對管理機制的完善與調整進行細致規劃,來為文藝事業的穩步發展奠定可靠基礎。如在激勵機制方面,管理部門除了要對具體的激勵方式進行慎重選擇,還要對激勵機制的階段性更新加以重視,在提高區域內群眾文藝創作積極性的同時,為文藝領域的創新發展帶來正向引導。在行業化管理方面,有關部門則要對體系機制中的制度標準進行優化處理,并及時整改其中的漏洞問題,以此來提高文藝創作管理的專業性、時效性與全面性。
如今,很多地區的群眾都能對文藝創作的創新提高重視,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改善自身不足之處,來創作出更優質的文藝作品。對于文藝創作中存在的細節問題或干擾因素,一些群眾也能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及時分析,并結合自身文化基礎和創作形式等來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從而為文藝創作的可持續推進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