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
關鍵字:群眾文化 文化價值 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是以群眾為主體,從不同群眾的興趣愛好、風俗習慣、文化信仰等方面內容,由群眾自發性組織起來的娛樂活動,深受群眾的認可與喜愛。時代在發展的同時,群眾文化也發生了變化,使得現在的群眾文化逐漸成為一種具有特色的大眾性文化,并在逐漸的發展中蘊含了一定的社會功能以及文化價值。在群眾文化的影響之下,人們可以在結束了忙碌的工作之后,融入到群眾文化衍生出的社會活動中陶冶自身情操,釋放自己的壓力,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增進與其他群眾的溝通,使得群眾的生活更為豐富多彩。由此可見,群眾文化是結合了很多不同的項目,讓群眾的生活在原有的基礎上,充滿更多的可能性。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雖然不同的人的個性有很大的差異,但群體性的娛樂活動卻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需求。群眾文化可以稱之為一種群體性的娛樂活動,往往是志趣相同的人一起進行的娛樂活動,同時這也是群眾文化的體現。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以往的農耕時代已經過去,信息技術的普及不僅解放了群眾的雙手,同時也加強了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感情也趨于淡薄,實質性的交流不斷的減少。在這種情況之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群眾有了豐富的文化生活,享受到了文化衍生出來的娛樂功能,才能在滿足群眾物質文化的基礎上提升群眾對生活的幸福感。
例如,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很多獨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比如“賽龍舟”“舞龍舞獅”“過廟會”等娛樂活動,逐漸形成了獨具民族特征的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生活,同時還體現出不同地區群眾的思想體現,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一現象充分的彰顯了群眾文化具備的娛樂、交流這一社會功能。
人類的文明生活離不開各種儀式,從各種不同的宗教儀式,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習俗中的儀式,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政權組織,都能夠發現群眾性文化的身影。這不單是群眾對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是群眾文化社會功能的體現。對于個人而言,從出生到死亡,在這其間的經歷禮儀貫穿始終,比如婚嫁、葬禮等。尤其是在禮儀之邦的中國,更為重視各種禮儀,從人生大事到與人的日常交往,都有著不同特征的規矩和禮儀,而這些禮儀也與群眾文化有著非常緊密地聯系。在儀式中,需要通過群眾文化來使儀式更為豐富和完善,同時不同的禮儀有著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而不同的群眾文化有著特殊的含義,能夠使儀式更加的正式。
例如在我國每年春節央視都會舉辦春節聯歡晚會,來慶賀這個特殊的節日,而聯歡晚會上會通過歌舞、小品等方面內容使這一儀式更為完整,這也是群眾文化儀式和團結的象征。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群眾儀式到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群眾文化不僅有著眾多的社會功能,同時也蘊含著很多文化價值。通過探究群眾文化的價值推動國家文化發展,建設更為文明的社會風氣。
我國是由很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因地域、氣候等方面的差異性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發展主要是建立在社會主導文化的發展當中。主導文化包含著群眾文化,而民族文化是群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以主導文化為依據,能夠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樣,群眾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主導文化,主導文化也不能失去群眾文化。因此,群眾文化與主導文化有著非常強烈的聯系,通過群眾文化和主導文化的融合,對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助力,讓群眾通過參與群眾文化,對主導文化有更為深入地了解,從而更好地 體現出主導文化的價值。
我國的文化的種類非常豐富,群眾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兩種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受益人群。群眾文化主要針對的是群眾,精英文化主要是少數的精英分子,這兩者都是社會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僅能夠碰撞出新的思想,同時也能相互借鑒,以此來增加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互動性,在共同作用之下,促進我國多元化文化的發展,實現文化事業的共贏。
通過文本對群眾文化的闡述,可以了解到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體現,感受到群眾文化對于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同樣我國文化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要以群眾文化作為依據。相信隨著國家對群眾過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我國的群眾文化能夠更為完善,進而為我國的群眾文化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