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華
(惠東縣多祝大片地小學,廣東 惠州 516345)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于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在傳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教育中,很多人對于自主學習存在偏見,嚴重懷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甚至錯誤地認為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小學生無關,但是,眾多試驗表明,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小學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可塑性,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他們以后的思維方式都會產生積極作用,因此對于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地培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涉及以下幾個:學會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和更改;學會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等各種情感因素,尤其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打擊以后,對于自己心理狀況的適當調節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模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規劃自己的數學學習時間,并對學習結果進行監控和測評的能力。
想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師本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改和創新。低年級的數學老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掌握數學教材中的主要知識,還要不斷加深自己的學科專業技能,比如,《分本子》“老師拿出6 個筆記本要求班長分給兩名同學,后來又來了四名同學,老師說讓班長自己想想辦法,班長又拿了十二個本子,老師會心地笑了,最后又來了十二個同學,大家班長想一下,該怎么分本子”通過簡單的提問,調動大家的興趣,讓同學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對于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并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數學游戲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比如,《到底誰輸了》中:有一堆石子共25 顆。一次可以拿一個、兩個或者三個,不能多拿,誰拿到最后一個就輸。小明認為:誰先拿贏的概率就大,所以搶著先拿。小強卻不這么認為,所以讓小明先拿。小明出了個3,小強也出個3,小明又出3,小強同樣又出個3……小明一直出到21,小強心想:你輸定了!出了個3,結果小明輸了。第二局,小明讓小強先走。小強出了個2,小明出3,小強出1,小明出2,小強出3,小明也出3,小強出1,小明出2,小強出1,小明出3,結果小明又是到了21(不用說小強又贏了)。連輸兩局,小明對小強起了疑心,說:“難道有什么秘訣?”你們知道其中的奧妙嗎?通過游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這個學科的無窮魅力。
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同學的學習習慣或者學習方法受到老師的表揚,那么就會產生榜樣的連鎖效應,同學們都會向那個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不斷模仿學習,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所以,在老師平常的教學授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榜樣效應,讓那些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的同學,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為大多數同學提供方法指導,讓大家意識到,“自己的不斷努力與嚴格管理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的內在動力。
總而言之,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的數學自主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培養小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己學習的成就感,感覺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形成。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訓練,為以后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會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