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勝麟 西北民族大學
如何將傳統的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學是我國當代教育的研究重點,只有努力探索出一條將傳統音樂文化和現代音樂教學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有效提升我國大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從而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
以往高校音樂教學多采用從發聲到歌唱、從理論到歌唱的教學方法。發聲技巧及演唱技能也基本學習歐洲國家的美聲發聲技巧和美聲演唱技巧,忽視了民族性的音樂文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聲樂教育也應隨之進行變革,重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努力打造我國民族化的音樂教學特色,讓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音樂。
音樂在整個民族文化中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文化、藝術及歷史和宗教等都可以通過這個民族的音樂體現出來。我國傳統音樂能夠充分地表現出我國特定歷史環境下的歷史傳統及地理風情等,而且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還被選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繼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相當于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
我國聲樂教學在較長時間里受到西方音樂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學模式也相對單一。我國歷史悠久,不僅具有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而且具備完整的音樂文化體系。因此,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學中能彌補高校聲樂教學資源的不足,有效促進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向前持續發展。
歷史積淀的傳統音樂文化屬于藝術中留存的精髓,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大學生學習這些傳統的優秀音樂文化能夠充分培養自己鑒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另外,大學生學習傳統優秀音樂文化還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歸屬感。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且為多民族共同生活,由于民族和民族之間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及民族風俗不同,所以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活氣息,非常豐富多彩、風格迥異。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應先讓學生從情感上接受傳統音樂教學。例如,在教學“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傳統民歌時,教師首先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對這首歌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這首歌的演唱方法,并引導學生在進行反復訓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
高校若具備一支有民族音樂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必然能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因此,高校要培養在校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素養,讓他們具備向學生教授民族音樂背景及唱法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深入理解不同類別的民歌,要能演繹諸多優秀民歌作品。另外,學校應對音樂教師開展戲曲作品的培訓,使教師了解京劇、豫劇及秦腔等文化曲藝瑰寶。
現如今,我國各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對多媒體信息設備的應用,高校音樂教學也是如此。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直觀感受到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對“山路十八彎”這一傳統民族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山路的美以及當地人民創作這首歌的心境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學習演唱技巧,提升個人的音樂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意義十分重大,對繼承和發展我國民族文化非常重要。同時,這一做法還能有效提升我國大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