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沈陽音樂學院
中國藝術歌曲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淀的結果。中國藝術歌曲融合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包括中國歷史的發展、文化遺產和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重要階段對中國藝術歌曲產生影響。在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過程中,中國藝術歌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在大學教育中,中國的藝術歌曲被當作繼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并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尋求體現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在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同時,找到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價值也是高校教育的重點。
藝術歌曲誕生于19世紀后期的歐洲,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表達形式,其首次將詩歌與音樂進行結合。貝多芬、莫扎特、舒曼、舒伯特等都曾為德奧藝術歌曲的產生和發展做出杰出貢獻[1]。藝術歌曲大多充滿作者的情感,他們用美麗或樸素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中國的藝術歌曲興起于20世紀初,作曲家青主、趙元任、黃自、賀綠汀等,嘗試用中國傳統的形式來創作藝術歌曲,展現中國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如《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教我如何不想他》《點絳唇 賦登樓》等。這種方式即保護了歷史和文化,又促進了文化遺產的傳承。
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各個領域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文化藝術也不例外。高校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內容以西方音樂為主,部分教師認為西方音樂具有更多的研究價值,西方聲樂教學更具教育性和適用性。中國藝術歌曲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偏向西方,但強烈的西方色彩不利于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在高校,教師忽視了對中國特色歌曲的引用,導致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地位尷尬。
目前,許多高校藝術歌曲的內容較為西方化,教學內容的安排過于注重技能訓練,內容之間缺乏相關性,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基本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編排要從簡單到復雜,以利于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當向學生講授歌曲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基本能力,并采用適當的方法。同時,高校要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合理劃分學生,提高每位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課程設置上,學校需要更加重視中國藝術歌曲。西方雖然有著良好的藝術環境,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對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2]。
高校普遍不重視中國藝術歌曲,沒有對中國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聲樂技巧進行深入的研究,導致高校教學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同時,高校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藝術歌曲是歷史的積淀,具有強烈的藝術特色。在教學過程中,高校忽視了那些未知的教學資源,沒有加強對藝術歌曲的研究,對藝術歌曲的理解不到位,學生教學停留在傳統方式,最終形成了藝術資源短缺的情況[3]。
在當前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學生更傾向于好理解、輕快及易上口的流行音樂。這就導致學生對傳統藝術歌曲的興趣寡淡,這對高校聲樂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
首先,唱法的改變。在目前眾多音樂類選秀節目中,流行的演唱方式和一些原有的生態演唱方式更為流行。以上演唱方式能更好地展示選手的實力,突出選手的個人特點。學生在觀看節目后會進行學習和模仿。再加上當前網絡歌曲的傳播途徑廣泛,得到了大眾的喜愛,這種情況對傳統的聲樂沖擊極大。許多學生熱衷追逐潮流,選擇模仿其他歌手,卻對大學教材中優秀而珍貴的音樂作品熟視無睹,這種情況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是非常不利的[4]。
其次,高校藝術歌曲聲樂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這導致教師和學生輕視了藝術歌曲的內涵。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學生了解和接觸音樂的方式有很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接觸的大多是流行音樂,演唱方法也都是流行的。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表示聽完藝術歌曲后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學生認為藝術歌曲更加晦澀難懂,不像流行音樂那么吸引人。在實際教學中,藝術歌曲是一門重要的科目。在傳統聲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通常是演唱技巧,演唱作品多為西方藝術歌曲,傳統藝術歌曲常常被忽視。教材中的專業詞匯也是直接從西方翻譯過來的,而教授中國藝術作品的教材則比較少。傳統藝術歌曲的內容是描述人物的內心情感,歌曲通過人物的情感變化得到升華,歌曲的架構嚴謹,詞語和歌曲相得益彰。在演唱過程中,表演者有必要掌握詞語,詞語和感受的變化能烘托出歌曲想營造的氣氛。在演唱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妥善營造演唱的氣氛,進而使學生成功表達作者想要描述的感情[5]。
在聲樂學習之初,大一新生對發音、呼吸等方法都不太熟悉,在音樂素養方面也不成熟。因為藝術歌曲的結構很簡單,范圍適合于聲音的每個部分,對于這些更專業的知識領域,新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同時新生還無法熟練掌握呼吸發聲技巧。此時,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練聲曲和短小的歌曲來進行穿插引導。藝術歌曲可以幫助初學者解決發聲障礙的問題,穩定喉嚨的位置,穩定呼吸,調節發聲器官和共振器官的協調。在教學之初,教師要選擇適合的歌曲來教給學生,并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歌曲來進行演唱。例如,趙元任的歌曲《聽雨》歌詞格式為四句七言,一字一音節,通讀下來歌詞雖淺顯直白,卻又深沉而古雅,形象地描述了居住在北地之人的江南情結。聲音范圍不過10度,這是一首適合學生初期學習的歌曲。再如,蕭友梅的歌曲《問》都可以拿來直接用于教學。在教學中,用簡單的歌曲結構代替聲樂練習,不但能使學生對演唱中的呼吸、發音、共鳴等方法有更深刻的體會,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吐字、換氣等問題,并為其以后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藝術歌曲的歌詞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大多是引用古典詩歌或現代詩歌,具有較強的音樂性和文學性,有些直接源于名詩。這些詩歌內容為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提供了素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練習更多的藝術歌曲,演唱藝術歌曲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音樂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練習,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和表演水平。以清代大師的“江東游”為例。歌詞源自宋代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必須從文學、歷史和音韻學的角度做好分析。這首詞是蘇軾被貶到黃州后的作品,詞作既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屢遭貶謫的郁悶心情,又充斥著懷古的萬丈情懷和豪放的氣勢。該詞的意境深遠,具有明顯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效果。因此,對于作品本身內容的了解是貼近演唱作品意境的重要因素[6]。
為了演唱好中國古典藝術歌曲,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意境,鋼琴伴奏也非常重要。歌手和鋼琴伴奏應對作品有較深的理解,包括作品的背景、語言、音色及情感,伴奏應注意力度、速度、感情遞進等方面,以達到默契的配合,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創作”。藝術歌曲中的鋼琴伴奏不僅要營造不同的氣氛,還要表達不同的情緒。例如,“故鄉”的伴奏不僅體現了民族特色,而且具有西方和諧小調的戲劇效果。運動速度快、動作慢、質感和聲的色彩不斷豐富和變化,會使旋律中最柔和、最精彩的部分比較突出。國外優秀的鋼琴伴奏是歌手的藝術指導,大師班的音樂都有自己的藝術指導。如果想演唱中國古典藝術歌曲,演唱者需要更多地運用鋼琴伴奏來進行交流,形成默契。二人共同努力,發揮藝術歌曲的文化魅力,展現中國歌曲強烈的藝術特色。
首先,是語言障礙,藝術歌曲是在西方產生的。在學習時,學生由于無法正確演唱和記住歌詞,逐漸放棄演唱此類型歌曲,從而轉向演唱其他體裁的歌曲。其次,藝術歌曲經常變換。聲音有很多暫時的變化,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不容易掌握聲音的變化;再次,教師和學生對藝術歌曲缺乏理解,大多數藝術歌曲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學生對藝術歌曲的內涵認識不足,導致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
藝術歌曲以詩人的詩歌為歌詞載體,因此聲樂學習者在演唱這類歌曲時,首先要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在演唱時運用適當的情感,表現藝術歌曲的特點。
藝術歌曲對歌手的聲音有嚴格的要求。在演唱藝術歌曲時,我們需要正確把握歌曲的歌唱風格。例如,在演唱搖籃曲時,應使用溫柔的情感;當播放這首歌時,我們必須抬起微笑肌肉以保持聲音處于積極狀態。總的來說,聲音的變化應該根據歌曲的風格進行適當的調整。
因為藝術歌曲的歌詞大多是詩歌,而詩歌一般對字母韻律、水平等都很有講究,所以在學習聲樂作品時,學習者須先通讀歌詞,因為只有閱讀通順,才能在演唱時做到“字正腔圓”。
在演唱藝術歌曲時,我們應該盡力統一呼吸和旋律線。如果你吸得太深,會造成歌詞一致性的問題;如果你呼吸太快,聲音就會失去控制。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要學習熟悉樂譜的所有內容,如符號、句式、速度、和弦結構等。通過長時間的練習,一些伴奏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學習演奏和弦,從而提升認識五線譜的能力。
鋼琴在藝術歌曲表演中有著重要作用。它是歌曲環境的渲染和情感的補充。這也需要進行更多的練習,才能逐漸提高這種能力。
在演唱藝術歌曲時,學生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歌曲的創作背景、內容、宗教文化和語言,加深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作為19世紀后期歐洲浪漫主義的產物之一,它以其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成為世界各地音樂會和藝術學院的經典作品。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地看待它,將其與歌劇和交響樂放在同一位置。大量的演唱藝術歌曲有利于推動藝術文化的發展。只有正視這種文化,學生才能重視和追求它的價值,同時加強對其的學術性和思想性研究。
旋律是整首藝術歌曲的靈魂和主題。它反映了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作者將旋律線改為一系列心理情境,情感都在流動的音符中表達。
藝術歌曲的意境美主要體現在對聲音的運用和對藝術美學的不懈追求,以及對藝術歌曲內容的理解。
藝術歌曲表達的主題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它鼓勵人們堅持不懈,向前發展,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教導人們學會愛,理解是非,建立真實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
綜上所述,藝術歌曲的演唱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它結合了優美的旋律及人類聲音這兩個極具感染力的因素,使藝術歌曲具有生動的表現力,是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應該提高對藝術歌曲的認識,重視藝術歌曲的學習,幫助學生在不斷提高聲樂技能的基礎上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進而體現出藝術歌曲的價值和意義。中國藝術歌曲可以提高學生演唱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促進其相關專業水平的發展。因此,高校聲樂教學應以藝術歌曲為教學重點。這必然要求我國聲樂教師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完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