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睿 重慶市巫溪縣文化館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開始關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追求。但目前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仍很不完善,文化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新時期,相關工作者應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地開展基層群眾的文化管理工作。
目前,人們除了關注物質生活,也越來越關注精神生活。無論在城鎮還是農村地區,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方面的生活。例如,人們在工作之余經常會組織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而且能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幫助人們改掉陋習。因此,加強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要趨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精神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已覆蓋基礎文化,文化載體也豐富起來,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加強。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提供了文化支持。但我國的精神文化建設仍然落后于社會發展速度,雖然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化建設體系,但沒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導致文化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因此,新時期開展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為了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建設,為人民組織更多文化活動,僅依靠文化工作者的力量遠遠不夠。政府應在文化建設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建立比較完善的決策和研究機制,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同時,相關部門還要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根據這些提議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從而使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得到更好的統籌。另外,相關部門還要建立監督體系,確保文化建設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需要不斷創新。即使文化活動開展得再好,群眾長期處于這樣的文化活動中也會感覺厭倦。因此,基層文化建設應不斷引入新內容,增強文化活動的魅力,將群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文化活動中來,使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因此,文化工作者在開展基層文化建設時不能把眼光局限在當地,還要不斷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豐富當地的文化生活。
開展具有多樣性的基層文化活動,還要加強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首先,加大對文化設施建設的統籌力度。政府應將當地的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當地的社會發展計劃中,使經濟、社會以及文化協調發展。政府應重視基層的實際情況,向基層文化單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次,加大對文化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國家公共財政應為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加大投資的數量,逐漸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文化發展差距。最后,讓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化事業建設。相關部門可以采用市場推入、價格調節、財政補貼等多種方式,推進非公有資本企業進入文化領域,參與公益性的文化事業,使文化設施建設的文化主體更加多元化和社會化。
開展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工作,需要健全群眾文化組織。以往,基層群眾的文化組織往往由幾名文化工作者開展,力量比較薄弱,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了發展基層文化,需要培養文化組織,促進文化組織的發展。此外,在培養基層群眾文化組織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要充分考慮現實情況,根據具體問題進行具體規劃,使文化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開展。
有關部門應積極培養有利于基層文化建設的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文化建設人才的培訓,不斷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素質。另外,基層文化活動也要不斷進行創新,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要具有新穎性,從而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要。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健全激勵機制,不斷完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的結構。
總而言之,加強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意義非常重要。因此,相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基層文化決策研究機制,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加強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基層群眾的文化組織,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從而促進基層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