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新小學校,四川 自貢 643100)
引言: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閱讀教學的分析,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為后續更加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設內容編排內容,考慮到小學生學習特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課本知識,為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便利[1]。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畫進行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心,從而實現高效閱讀教學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片,并說出看到的內容,然后閱讀文章,感受文章中寫作的情感。插圖的應用,優化閱讀過程,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能夠將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可以促使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觀察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教學,引出課本插畫與文本內容,以此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例如《小小竹排畫中游》課文閱讀時,在課堂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對文章形成初步認識。教師:在圖畫中看到了什么?學生:一個小朋友在水中游船。教師:還有其他的內容嗎?學生:大樹、小魚。教師:沒錯,觀察的非常仔細。那你猜小朋友在游船的過程中,會看到那些事物呢?學生,也許會看到河邊游泳的小鴨子,河里玩耍的青蛙。教師:說的非常好,你說的這些都是他可能遇到的事情。那接下來我們來讀一讀文章,看看課文是怎樣描述的吧!然后引出課本內容,讓學生閱讀。通過文章插畫的應用,提高學生閱讀效果,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后,寫作水平也會提高,若是學生閱讀能力一般,那么寫作能力也就一般。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將寫作與閱讀充分結合,引導學生將自己閱讀情感用文字表達出來,積累情感經驗,提高寫作能力。在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要在閱讀中積累詞匯,在閱讀中提升寫作水平。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模仿、摘抄、創作的方式進行寫作,以此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年級學生并不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寫作經驗較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特點,語言表達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使學生意識到閱讀積累的重要性。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效果,同學可以促使寫作水平提升,實現了語文教學基本目標。
例如,學習《一株紫丁香》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也拓展寫作,利用此引出其他的情感。由于二年級學生寫作經驗不足,在寫作中不能展出太多的技巧與情感,只能以平述的方式進行描述[2]。當學生寫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寫作內容,或者以口述的方式表達對這一文章的認識,或者從中收獲的道理。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鼓勵,肯定學生寫作思想與情感,使學生獲得保持寫作興趣的動力,從而促使閱讀教學獲得開展。通過不同表達形式的應用,提高學生閱讀效果,促使學生情感表達與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加強閱讀思考,使學生學會讀書。在教學過程中,將讀書與思考充分結合,使學生形成好的讀書習慣說思考習慣。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作為學生思考的方向,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教學比較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略了學生思維意識,學習意識培養,失去了閱讀教學的目的。而讀思結合的教學方式,解決傳統教學問題同時,可以促使則學生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形成,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閱讀《我們成功了》內容為例,在閱讀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第一,文章主要描述什么內容?第二,申奧成功時,人們的情感是怎樣的,可以從文章那句話看出來?第三,作者想要借這件事表達什么情感。布置問題后,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并思考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一邊分析文章,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思維得到拓展,對課本理解也更加透徹。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對該方法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為高年級文化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角色扮演在閱讀教學中應用,可以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課堂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閱讀文章,體會文章情感,感受作者寫作意圖[3]。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增加對閱讀學習的熱情。低年級教學中,加強該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情感積累,提升自身閱讀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對教材插畫、寫作、思考、角色扮演的分析,將此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通過閱讀教學,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促使其閱讀意識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