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 東營 257000)
2018 年9 月10 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面對新時代的教育使命,國家領導人提出要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在這種背景下山東省《第二期特殊教育專業提升計劃》(2018-2020)應運而生,并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省特殊教育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
近年來,山東省對特殊教育越發重視,對特教師資專業化建設也投入很多,但隨著特殊教育學校招生對象的變化,各類康復手段的不斷介入,這一領域對從業者的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與“辦好特殊教育”的特教之路還有很大的距離。接下來圍繞這方面做一個淺顯的探析: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它主要涵蓋教師所需專業學科知識,還包括國家對教師學歷標準、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等。教師專業化發展既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也是一個深化拓展的過程。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鍛造者,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教師的質量決定著教育的質量。現代特殊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實現“全納教育”,保證每個特殊兒童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在教育領域由重普及轉變為重質量的時代背景下,特教教師應充分認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積極意義。如何促進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現代特殊教育研究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特殊教育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特殊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特教教師除了學歷要求外,還應有其特殊的專業能力要求。如專業測評能力、康復教育理論及技術實操能力、康復效果評價能力等。我國特殊教育事業起步較晚,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機構較少,相比普通院校,特教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大多均為后進修的其它專業學歷,所培養出來的教師專業匹配度不高。
由于自我價值感與社會認同度偏低,許多人不愿從事特教行業,當特殊教育教師數量不能滿足實際教育需求時,特教師資隊伍中就不得不吸納一些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教或是其它行業的人來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由于特教理論知識的缺乏他們在工作中大多傾向于應付現有工作狀態,真正科研方面的工作很難定位并實施,這就導致了特殊教育領域內專家型人才不多,很難帶動整個行業向專業化發展。
在山東省基教處牽頭引領下,不同學校間的教師互動交流較之以前頻繁,但特殊教育教師系統性的外出培訓范圍偏少,系統性的學習及專業化的培訓模式都不成形,校內的培訓雖然對技能性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但存在對教師個體專業定位不夠細化的現象,遠遠不能滿足特教教師實際發展的需要,并且從長遠看教師要想取得漸進式發展,就必須走出本校,進行更廣范圍的對比學習與交流,才能使更多的一線特教教師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落實教師自我發展觀念,把教師專業發展融入教師文化知識提升、自我發展規劃、康復教學實踐各環節,著力培養適應新時代特殊教育需要的專業人才。所以特校教師要改變之前只重視教學生而忽視自我反思的觀念,樹立起促進殘疾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成長這一教育價值觀。
1.特教教師首先要將專業學習理念貫穿到日常教學環節,探究專業性課堂,開展課題研究,不斷反思,并實現自我提升。投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收集教師專業發展信息,跳出行業本身,積極與外界交流,擴寬個人的教學視野,進一步提升個人專業素質。
2.特教學校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全力搭建校內培訓來推進特教教師專業成長步伐。無論是新建校還是模范校,都要積極推動教師向康教轉型,除了校內二次培訓外,還要鼓勵專業的老師做專業的研究,嘗試多樣化教育教學實踐,勇于創新,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潛力。
3.校外培訓也是一種非常有利于教師專業提升的途徑。可以搭建校際平臺,讓一些規范校、示范校開堂布講,讓教師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通過多渠道、廣泛學習的原則,使廣大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切實提高專業水平。
校本研修,應立足于學校實際,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把成長意識貫徹到具體的教學事件中。在康復技能培訓方面,可通過開展教學評比,集體研討的模式,讓不同的教師通過集體智慧的碰撞,充分展示自己的專長,彰顯自己的個性。
教書育人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特殊兒童比起普通學生成長的周期會更加緩慢,又因兩者本身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就決定了特教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是一個持續漸長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等各方不斷研究、探索和完善,由低層次性向實踐型、科研型、專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定能為特教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務,也能為新時代的中國特教貢獻特教人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