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第七中學,吉林 通化 134100)
引言:高中物理教學中,對教學活動改革,符合素質教育發展要求,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教學活動中,組織多種不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能力。
物理教學中,通過不同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為其物理思維培養奠定基礎。物理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灌輸式教學模式,會增加學生學習難度,同時也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中,如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合作學習等等。教學中,發揮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勢,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好奇心,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進行這一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將自由落體運動以實驗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實踐的方式,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教師,應養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意識,將此貫穿在課堂活動中。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奠定基礎。以問題探究教學法為例,學習《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了解何為質點、參考系、坐標系。在課前,設計問題,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問題一:什么是質點、參考系?問題二:符合建立質點模型,選擇質點?問題三:參考系的選擇對物理學習的影響。當教師設計問題后,則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研究基礎知識,了解質點、參考系的本質,并學會如何應用。問題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提高教學針對性,使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學習物理知識。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物理課堂中,應用情景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同時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靈活應用情景教學模式,將此在理論知識、實踐教學中體現出來,夯實學生基礎。基礎知識,是物理學科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前提。傳統教學中,主要以書面教學為主,忽略情景的創建,導致學生無法想象到教材中描述的內容。為了增加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創新動態,有趣的學習情景,以此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想象力,為學生思維能力形成奠定基礎。
以《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為例,應用多媒體,將宇宙中行星運動軌跡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為學生創建真實的情景[2]。通過視頻觀看,學生可以感受到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存在形式,同時也會對此產生疑問:為什么其他星球之間也會有引力?是什么原因產生的引力?當學生產生疑問后,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描述內容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揣摩,解決自己學習中的疑問。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可以配牙膏學生物理品質,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物理,是實踐性較強的綜合學科。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實驗的內容,對于此類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實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以提升動手能力。以《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為例,課堂教學中,將實驗器材準備好:打點計時器、紙帶、刻度尺、導線、電源。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驗步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操作實驗。當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通過自主操作,可以了解打點計時器使用方法,并通過對此操作,確定位移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中。物理教學中,不要局限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應用課堂活動中,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習的認識會發生改變,學習態度也會更加積極[3]。以摩擦力知識點為例,教師:為什么公交車在緊急剎車的時候,人的身體會隨著車的前進方向移動,前移后,又會出現向后晃的現象呢?學生:是慣性導致的身體方向發生變化的。教師:為什么沒有摔倒,而是仍站立不動呢?學生:摩擦力。通過生活現象的應用,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考改革發展,提升物理學科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學習中。為了促進物理教學發展,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無論教學方法創新,還是教學理念改革中,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學習需求,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素質與能力得到共同提升。日常工作中,應加強對物理方面知識的學習,掌握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應用課堂教學中。此外,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計算機操作內容,課堂活動中靈活應用,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新高考要求,對教學進行改革創新。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理念,提升自身業務能力。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綜合素質形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