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廣昌縣廣昌第二中學,江西 廣昌 344900)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而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在素質教育中化學實驗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從生動、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際、辯證的途徑。一個恰當合適的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在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從事實驗工作以及化學科教學,深深地體會到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全面的,特別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的知覺觀察能力,只有通過觀察,本身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在觀察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觀察什么,明確觀察的目標。例如:初中教材第第五單元課題1 中“測定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實驗,實驗前指導學生觀察白磷燃燒發生的現象以及燃燒前后質量是否相等,通過實驗,學生觀察到白磷燃燒,有白煙生成,說明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前后質量相等,說明質量守恒的。通過這樣有目的觀察引導,可以避免學生觀察時盲目性,并克服隨意性而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得出科學而準確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
化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生動、鮮明、新奇的各種化學現象。例如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獲得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加深印象,便于記憶。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他們對實驗儀器的安裝,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增強了記憶的能力。例如:初中教材第四單元課題3“電解水的實驗”,學生很難記住哪一極產生的是氧氣,哪一極產生的是氫氣,如果學生動手做了該實現便容易記住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產生的是氫氣。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僅能加深對課本內容理解,還能提高他們的記憶效果,使記憶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物質的外部屬性,以及物質變化產生的各種現象與已學過的知識相聯系起來,經過分析、比較、綜合,從而得出新的結論。有些演示實驗,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設想、觀察、分、歸納而形成理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思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初中教材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條件的實驗”,在銅片上的白磷、紅磷雖都與氧氣接觸,但紅磷著火點高,白磷著火點低,溫度已達白磷著火點,未達紅磷著火點。故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燒杯中熱水中的白磷雖環境溫度已達其著火點,但未與氧氣接觸故仍不燃燒,若設計實驗向熱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立即燃燒。學生通過觀察,更進一步理解掌握燃燒的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否則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不能發生燃燒,所以通過實驗教學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思維反過來又能支配實驗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實驗操作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規范地操作各種儀器,而且要說明這樣操作的意義,這樣就使得學生在操作時能規范地進行。操作時,教師要親自指導學生,糾正不對的操作步驟,講授錯誤操作的后果,針對部分學生錯誤操作造成的后果進行講述,這樣對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能力有著特殊效果。例如: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大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實驗完畢,為什么先要把導氣管從水槽中拔出,然后才能移去酒精燈。部分學生不注意,自然先移酒精燈,后撤導管導致試管破裂。針對此進行著重強調,學生有深刻的影響,從而改進操作,規范操作。通過實驗,學生積極思維滲透到實驗技能中,從而有利于實驗技能的培養和提高。
教材上有些化學實驗,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家庭小實驗,仍有不足之處,比如說現象不明顯,步驟復雜,裝置不合理難操作等缺點。當教師做完實驗后,可以啟發并鼓勵學生對所做過的實驗提出更合理,更科學的見解。例如: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當白磷較多時,反應放出大量熱,氣體急劇膨脹,可能容器容納不下氣體導致橡皮塞沖出或者容器爆炸,所以針對該情況可以向學生提出改進裝置,可以用鐵絲一端繞成環形來代替玻璃棒,增大了與白磷的接觸面積,另外橡皮塞打一孔,用導管引出,系一小氣球,增大容器的空間起反沖作用,問題得以解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等,加強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環節,故在教學中我們每一位化學教師都必須認真運用實驗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