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西江鎮大嶺小學,江西 贛州 342600)
聽、說、讀、寫是語言類學科教學的幾個重要方面,其中閱讀和寫作分別作為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的過程,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將二者結合起來,能夠發揮二者之間的合力作用,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讀寫結合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提升,為高質量、高效率語文教學課堂的構建提供有利的條件。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為寫作提供素材和寫作思路的必要環節。縱觀一些學生的作文不難發現,他們寫出的文章內容空洞,毫無實質內容可言,或是寫出的作文邏輯混亂,思維不夠清晰,嚴重導致寫作教學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所在,還是源于對寫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以讀促寫教學,從教材中的文章入手,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入剖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體會文章遣詞造句的妙處所在,從而更好地運用的自己的寫作中,使自己的寫作質量和效率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以《夾竹桃》這篇課文為例,文章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夾竹桃盛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文章多處運用對比的手法,如夾竹桃紅花與白花的對比,夾竹桃與其他花的對比,將夾竹桃奇妙有趣、堅忍不拔的特征生動地刻畫了出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反復、細致地閱讀課文,體會文章所運用的對比、映襯的寫作手法的妙處所在,從而信手拈來,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如此,通過開展以讀促寫教學,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同時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使之能夠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寫出內容豐富、情感充沛的文章來。
寫作是綜合運用語言基礎知識的過程,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乃至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反過來,寫作又能促進學生這些能力的提升。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以寫促讀策略,鼓勵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分析文章的謀篇布局、作者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解讀文章內容,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頤和園的長廊》這篇課文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布局、結構。比如對長廊建筑三絕的描寫,分別從造型絕、風水絕以及結構絕的角度,分段落依次描寫了長廊的建筑藝術特征。從整體上來看,文章除了從建筑藝術特征描寫長廊外,還從繪畫藝術方面描寫了長廊,文章結構、層次清晰明了,將頤和園長廊的特點形象、生動的描繪了出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細致地講解文章的結構、布局,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文章的寫作思路,從而深化自身對于課文結構層次和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將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起來。如此,便使學生對文章的布局、構思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將讀寫結合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應將二者結合起來,通過閱讀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擴寫或續寫的練習,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運用寫作的思路來構建篇章的框架結構,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不斷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北京的色彩》這篇課文為例,文章運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從“色彩”這一全新的角度詮釋了北京的美麗。從文章整體布局上來看,文章分別從北京的“秋色”和“建筑”兩大板塊描繪了北京的美景,構思比較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向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布局,加深學生對文章篇章整體的認識。同時,作者運用優美的語言對北京的美景進行了細致地刻畫,如以疊詞的形式將北京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描述了出來:“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照文章的寫作手法,針對這些內容進行仿寫訓練,從而充分理解這樣寫的妙處所在。如此,便將讀與寫巧妙結合了起來,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進和提升。
總之,讀寫結合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讀寫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將二者巧妙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二者結合教學的優勢作用,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使語文教學綻放出全新的光彩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