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四川 成都 610200)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汽車迅速進入家庭,我國已經開始全面進入汽車社會。據中國汽車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6 億輛,與2018 年底相比,增加2122 萬輛,增長8.83%。汽車職業教育行業在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下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作為汽車行業人才的輸送基地,在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形勢下,怎樣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能、且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是汽車職業教育行業所值得探討和深思的問題。
1.辦學模式。汽車職業教育在短短十多年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成都地區從事汽車職業教育的學校和機構分兩種:一種是以國家公辦學校為主所開設的全日制統招專業,面向初高中畢業生招生,包括中職類學校和高職類大專院校。另一種是以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為主開展的非學歷類技能培訓,主要以短期培訓為主,例如成都北方汽車學校萬通汽修等。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成都市區各大專、中專院校先后有幾十所學校開辦了汽車相關專業。
2.培養目標。在培養模式上目前各大學校基本以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培養和產教融合等方勢下進行。目前高職類汽車職業教育培養重點傾向于向中高端品牌4s 店提供人才需要,包括銷售人員、維修保養人員、汽車保險金融人員、二手車評估等,同時也向一線制造企業提供人才(例如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汽車、川汽野馬、沃爾沃、銀隆汽車)。中職類學校教育培訓目標更傾向于向中低端4s 店、一、二類汽車維修廠、汽車制造配套企業等輸送人才,教學培養采用了理實一體教學、訂單培養和工學交替等模式。
1.各職業院校設備情況分析。目前汽車專業在很多職業院校均有開設,但各院校將汽車專業所設置重點不一樣。有些院校作為重點專業進行規劃和建設發展,而有些院校整個專業設備加起來不到20 萬,甚至很多院校連實訓整車都沒有一臺。有的即使有實訓車輛,也是報廢市場購買的報廢車,目前各學校設備情況良莠不齊。
2.各院校汽車專業師資情況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配比相對較好,大多一線教師均來自“985”或者“211”研究生,實訓指導教師大多來自各大4S 店具有一定學歷的技師,師資力量配比良好。由于學生文化成績差異、學生層次和學生年齡等因素影響,高職院校汽車專業教師教學壓力相對低于中職類教師。中職類汽車專業教師大多來自通過公招或者學校自主招聘的教師,中職類教師有些來自高校畢業大學生有些來自4S 店維修技師,但總體上中職類老師配比更多低于教育部門規定的“師生比”,更多專業教師面臨著擔任班主任、擔任理論和實訓教學任務,任務艱巨繁重。
3.各院校汽車專業開設情況和就業分析。目前成都地區院校開設汽車專業方向包括:汽車運用技術、汽車制造與裝配、新能源汽車技術、車身修復技術、汽車營銷與售后服務等方向,很多學校開設了富有特色的專業班級,例如與中德諾浩教育集團合作開設的專業班級、與寶馬4s 店培訓機構組織成立的教學班級、與吉利集團合作的吉利“成蝶班”、以及各大汽車品牌成立的校企合作的冠名班級。可以說各院校目前專業設置已經完整涵蓋了整個汽車后市場行業,培訓的人才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2019 年成都人才白皮書》列出了重點產業人才開發目錄,將綠色汽車智能制造列入白皮書中!成都市勞動部門將汽車維修人員列入緊缺性人才,其中成都市公布的2019 年積分落戶政策將汽車維修工列入加分行列。在良好的大環境下,據各大學校公布汽車專業學生就業情況數據分析,各大院校汽車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呈現良好就業局面。
1.學生就業后離職率高,就業質量不高。我在長期從事汽車職業教育過程中經過回訪和和跟蹤畢業學生就業情況發現,中職類畢業生到了汽車維修企業后整體離職率比較高,在對2014 級40 名汽車維修專業畢業學生進行回訪后發現,畢業學生一年內從維修企業離職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第二年繼續回訪發現從事汽車相關行業人數低于百分之五十!通過后續跟蹤發現更多學生走向了房地產銷售、廚師、挖掘機駕駛、外賣配送等職業。在對我校進行校企合作的汽車相關4s 店、制造廠、修理廠調研過程中,發現更多企業反饋信息是:學生對于剛開始的低薪待遇、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等有很大抵觸情緒,導致了大量的學生離職。
2.學生入學門檻較低,導致進校后給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帶來問題,最終就業出口也產生影響。目前中職類汽車教育招生學生主要對象為初中成績相對較差學生,這類群體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這類學生群體在進學校后給專業教師上課帶來極大挑戰,也對學校管理帶來很大問題。在對很多汽車專業學生談心中發現,很多同學根本不是自愿來學習,很多是跟著其他同學抱著玩的態度一起來報讀專業,有些是在家長要求下就讀本專業,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差,厭學情緒濃厚,這就給教學效果產生了很大影響,最后的結果是等到畢業時什么都沒有學到。另外在入學時候大多學校對學生身體素質、視力篩查、身體協調性方面沒有做要求,導致個別學生在畢業就業時候很難被企業面試上,特別是對個別眼睛有色盲和身體有殘疾學生來講就業更是奢望。
1.加強各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讓更多懂技術懂汽車職業教育的人士加入進來,增加各學校專業老師人員配比,為一線教師減負,讓老師把更多精力放在教育和技術研究上去。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多讓一線教師利用假期深入企業參加生產任務,讓老師熟練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技能操作,從而更好開展教學工作。
2.針對目前很多學校存在實訓設備嚴重短缺問題,應該加強設備投入,爭取讓學生能夠實車操作。設備采購應該順應技術和車型更新換代,做到與時俱進。
3.很多學校為了參加每年市賽、省賽等比賽中,將大量實訓設備、物質、師資都花在了集訓學生身上,而對其他學生實訓耗材和設備使用則沒有重點考慮,最明顯就是目前鈑金、噴涂項目,由于各大學校實訓設備和經費有限,導致很多普通學生在技能操作上不能得到很好練習。大賽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全部重心和實訓耗材全部向比賽學生傾斜,協調好大賽學生和普通學生更好分配實訓資源。參加大賽學生應該做到日常教學和大賽同時兼顧,不能只顧大賽而不參加日常教學,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培訓。
4.嚴格控制學生入學篩選,做好產教融合工作,做好學生就業分配。入學時有條件學校應對學生身體進行全面體檢,有色盲、色弱、身體殘疾、身材過于瘦小學生進行篩選,同時進行必要的面試和體能測試,最終將不適合本專業學生引導到其他專業。當下教育部門大力倡導產教融合和工學交替工作,各院校要根據學校自身區位和條件與就近汽車產業相關單位建立就業合作關系,真正做到為地方企業服務,為社會服務。在此過程中,學校應多到4S店、修理廠等合作單位做好調研工作,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做教學計劃,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訓什么樣的人才,做到精準培養。
5.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文化素養教育和職業規劃養成教育。企業需要懂技術懂汽車的專業人才,同時企業更需要能吃苦、踏實、勤奮、嚴謹、忠誠的員工,在教學課程安排中應該加入職業道德、心里健康、職業規劃的教育,真正培訓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的大國工匠!
汽車行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汽車職業教育作為汽車人才輸送基地,為汽車行業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職業教育的從業者我們要響應國家號召與時具進、勇于創新,做好產教融合工作。努力去培養一代具有工匠精神、勤奮、務實的專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