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區初級學校,陜西 延安 717400)
現在的學生大多不愛學語文,因為語文知識零散,內容龐雜,而且聽說讀寫樣樣都要用心方可出類拔萃,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教師費盡心機,又是開設“第二課堂”又是創辦班刊,活動課也是絞盡腦汁,上了幾輪的教材仍是年年起來早早備課,生怕學生厭煩了語文課,即使這樣初一初二可能還行,初三一上來覺得語文和興趣就不沾邊。
一上初三,學生將要面臨的是中考,即使語文老師講的天花亂墜也抵不過升學的壓力,事實上更多的時候對某些學生來說,語文課也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再加上語文不像理科一樣以知識點的形式一一對應的出現在考試卷上,所以語文課及老師的話都就更顯得蒼白無力了。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一定都遇到過上語文課孩子偷偷做理科題的現象,在孩子們看來,背了半天的古詩不一定考出來,即使考出來也有可能把字寫不對,這樣還是得不上分,還不如做一道數學題得分來得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語文課所有的設想如預習,課前查閱資料,課堂上的交流互動就很難實施下去。
正是因為語文考試體系與其他學科不同,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也出現錯誤的認識,覺得學語文和不學語文區別不大,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語文上,還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學其他科目提分來得快,所以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現象就是,學生一套有一套的做理科或是英語試題卻連一本跟課的語文資料都沒有,不要覺得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語文科目的重要性,學校家長亦或是學生就會重視,事實上我們語文老師都知道,大家都說語文很重要,但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所以學生學習語文的陣地就只剩下語文課堂上了,別再說有孩子再愛在語文課堂上偷偷交叉的學習其他課了,你說廣而博的語文學科又有幾人能正真投入其中呢?
現在很多鄉鎮家長進城,所以縣城的學生數額自然就增加很多語文老師基本都帶雙班,一個班70 個左右的學生,平時工作量大,活動難以開展,培優補差數額都大,課堂秩序也很難維持,再加上現在學生書寫凌亂無法辨認。所以成績自然也不理想。
所以,相信每次開家長會都是我們語文老師最尷尬的時候,有家長會不斷的問你,“為什么我家孩子的語文成績會這么低呢?”是的,面對數學英語平均都是110 分以上的情況,語文要考個90 分都是有難度的境況真不知怎么給人家家長解釋呢,久而久之家長也就對語文報的希望不大了,數學考個100 分都著急的要給想辦法,語文就算考上70 分都覺得是因為題太難了或者是孩子語文學不好,長此以往給學生的這種暗示是多么的可怕呀。
語文學科其他學科真不一樣,有時一個老師課講得好,學生也喜歡,但成績不一定好。相反,有的老師,講課沒藝術,對著考試標準教,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十分突出。課堂藝術與教學成績不一定成正比。語文老師到底要什么?要教學藝術吧,就要努力于學生素質培養,讓其陶醉于美的享受中,接受藝術熏陶,但也必須承擔“風險”。要成績吧,就要對著考試教,考就教,不考就不教,考點反復訓練,自然萬無一失。但又有悖教育規律,學生厭惡。語文老師夾在其中,倍受煎熬。
就我自己的教學環節來看最薄弱的仍然是作文教學,總感覺給學生講作文就是本著“教學要求”而教,再加上作文課沒有時效性限制,致使訓練的隨意性增大,作文課的示范作用很難發揮。如按照大師們的要求完整地進行一次全程訓練需要的時間太長,事實上課堂上能留給作文教學的時間卻很少,課余學生留給寫作的時間基本是零。再加上很多老師家長認為在現在的作文評分隨意性很大,平時的訓練與否很難看出區別,所以直到臨考之前,才訓練審題、快速作文等,以此來應付考試。所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禁錮在一個思維中。而學生長此以往受這種模式的訓練,創造的熱情逐年減弱,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寫作的興趣。
閱讀教學中,我們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的參與度,學生的合作意識等,這些要求之后,出現了一個意外現象:閱讀課上學生表現得特別好,但做起題來卻無從下手,閱讀教學中我們常見的哪些佼佼者,在考試中做閱讀題卻一蹋糊涂。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熱鬧的閱讀課堂中收獲更多?
在大力提倡新課程創新模式教育下,學生作為主體自然是最直觀的改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只是學生能力基礎普遍較差,語文的閱讀能力層次普遍低下,要想在短期內達到新課程的能力要求,我們教師要做的還有很多,在適應教學創新的同時,我們也壓力倍增。
總之,這么多的困惑一方面源于一顆想教好語文的思考之心,另外一方面可能還是我自己的水平制約,再加上語文教學的教學大綱的要求過于籠統。小學、初中、高中各個級別的教學任務不具體,界限不明確,這就源發了教學的無序運作,誘發了局部教學的惡性膨脹,導致大量無效的重復勞動。語文改革,解除枷鎖,理順關系,規范運作,與時俱進,語文教學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