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技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我們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必然要求。社會各行各業需要工匠精神,那么學校教育應從源頭著手,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培養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勞動者。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即既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還有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其內涵包括精益求精、嚴謹、耐心、專注、堅持、敬業等。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軌道供電專業人員呈現較大的人才缺口。對于城軌供電專業人才主要服務于企業一線,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供配電系統的變電站運行、變電站設備檢修、接觸網施工和檢修等工作,應具備變配電所運行、檢修、故障處理能力,具有專業素養和職業發展能力。
供電維護人員雖然有別于傳統的制造行業,但對工匠精神的內涵要求是一樣的。工作人員現場危險性較高,要求工作細化、量化、標準化;員工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領域。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城軌企業的崗位需求,更好地實現畢業生與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一體化”專業課程教學使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是“工匠精神”培養的主陣地。
我院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團隊深入青島地鐵、青島供電公司等企業深入調研、分析供電維護專業主要從事的變電檢修工與接觸網工的專業崗位價值理念、知識水平、專業技能、溝通與能力要求等,總結所應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與職業技能,并設計學生所應具備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課程。
教學中采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微課等精品課程的學習、翻轉課堂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等,促進信息技術融入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各個環節中。學生在完成一體化課程的具體工作時,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城軌變電檢修工、接觸軌工真實的職業情境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真正領會“工匠精神”的內涵,認識到它的意義,并最終將“工匠精神”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由此雙方實現互補式雙贏發展的局面,改變“校熱企冷”等問題,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可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
我院供電維護專業與青島地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建立“136”的人才培養策略,主要為1 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3 層組織保障—以學院領導、課程指導專家、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指導層,以教務處和二級學院領導組成的組織層,以各課改教研室教師和企業實踐專家組成的實施層;6 項具體工作—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共建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學生、共建教學資源、共建評價體系,全面深入地開展校企合作,構建融校內外教學實踐、企業頂崗實習于一體的“立體化”人才培養環境,推動技能人才培養。
學生在實際生產實習過程中體會到生產工藝、工作流程任一工作環節的失誤都造成不合格產品或安全事故,要建立“零缺陷”的質量管理理念;通過邀請企業專家來我院進行企業文化、專業知識、優秀員工事跡的講述,有利于學生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明確職業發展,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與塑造。校企間的互動交流,學生自入學起就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樹立起對職業的敬畏、對產品負責的態度,工作更加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本專業在青島市技師學院“三全”育人,以“海納百川、工育匠心”為統領,將“安全、質量、文明”作為供電維護專業文化核心,加強踐行“工匠精神”培養,使“專業文化建設”成為“工匠精神”培養的隱形動力。
學校在教師、行政、后勤各崗位全員加強師德建設,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注重“四有教師”(即有理想信念、有扎實知識、有過硬的技能、有仁愛之心)的師資素質建設。教師的言傳身教激勵學生對技術技能、工作信念的追求,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職業人。
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堅定技能人才信念,實訓室內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章上墻,形成“重安全、守紀律、重技能、求發展”的職業理念;在實訓室走廊布置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成長經歷,激勵同學奮發向上,宣傳他們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寢室、校園內運用經典勵志的企業標語宣揚企業的工匠精神。;
根據專業特點,深化思政教育,鞏固職業技能、訓練人際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等職業素養,開設“職商”與“企業文化”等拓展課程,建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構建多彩的學習體系。
專業文化建設,這股隱形力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同學,發揮著專業文化育人的作用。
技能大賽是中國職業教育學生切磋技能、展示成果的舞臺,也是總覽中國與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一個窗口。通過大賽組織活動,可緊扣“職業標準”,更加突出賽項的“職業特色”,強調操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強化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是“工匠精神”的有效載體。
為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供電維護專業舉辦電力拖動大賽、車站模型制作大賽、機械制圖、倒閘操作等學院技能大賽。參加青島市“維修電工”職業技能競賽、軌道交通行業技能競賽,邀請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選拔參賽學生、培訓學生。并進一步將大賽標準融入到教學中去,形成教學標準。通過大賽鍛煉學生的技能水平、應變能力、心理素質,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形成濃厚的技能教學氛圍。
高素質的實踐教學老師是技能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學院與青島地鐵、青島特變電公司等企業組織校企專兼職教師隊伍,由取得國家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專業)證書、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帶頭人引領,組建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青年教師的教師梯隊,推動師資成長。
學院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曾赴廣州地鐵、京港地鐵、青島地鐵等地考察學習,赴重慶參加軌道交通骨干教師培訓、赴德國學習先進的城軌技術,把企業的管理要求、實踐技能融入到教學中,推動學院教育教學工作整體提升,讓教師在“工匠精神”的培養中起到榜樣引領作用。
職業教育肩負著為國家輸送高素質專業化技術人才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抓好這一源頭建設,必將源源不斷為我國工業建設、現代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工匠精神”在城軌供電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校企合作、專業文化建設、技能競賽不斷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軌道行業企業要承擔好共同培養教育的責任,只有各盡其責才能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