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一中學,江西 南昌 330000)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世界上最好的教學本質上都是快樂的。作家林文月在其《午后書房》寫道:用心準備,卻遇著學生沒精打采,絲毫不起共鳴溝通,便會越講越覺沒勁。是啊!我也曾問自己:遇上沒辦法用自己的快樂感染的學生怎么辦呢?遇上淡漠應對自己的學生怎么辦呢?
猶記得上一屆剛接手新班級的第一堂課,我帶著用心準備的自信與滿心的期待走進教室,期待著與新的學生的初次見面,但很快我便發現課堂異常的死氣沉沉,無論是我溫和地引經據典講“人生三境界”,還是激動地講到東極島海邊風光,抑或是上上屆高三教學之旅的感受,都無法撼動他們滿臉寫著的“無所謂”……這讓我失落不已。
我正想著如何改進我的教學方法,語文周練監考中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深刻意識到:先前希冀學生主動學習的期盼只是自我幻想的泡沫,當務之急,是如何突破學生冷淡應對語文學科的思維誤區。考試時間過半,我到學生中間去走走,看看學生做題情況。隨手拿起夏同學的語文卷子來看,發現主觀題答題區域只寥寥幾個字而已,并且都不在采分點之列。我問:這么快就寫完語文了?他冷冷地、漫不經心地答:一直都這樣啊,語文又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我追問:一道6 分題,你就答十幾個字啊?他繼續刷著題,沒再理我。與夏同學之間的對話,最后以我的欲說還休和他的冷漠回應結束。
之后的課堂,我有意識地在知識講解之中增加點幽默有趣的養料,也總是想著在合適的地方補充介紹語文文字重要性的事例,如作家龍應臺談閱讀的重要性,北大校長錯讀“鴻鵠”,清華大學校園內現錯別字,清華大學校長為校內錯別字解釋、錯上加錯,讓學生們找找民國時期的書信中或者時下某某明星的公關文中的語病問題……為此,課堂氣氛活躍了不少,不少學生感嘆名人也不過如此,而后產生我也能給名人糾錯的成就感。趁著班上大部分學生瘋狂吐槽北大清華校長和某某明星沒文化時,我笑著對學生們說:“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圣人孔子和亞圣孟子的話。”學生們面面相覷,期待著我的下文。“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我繼續說道,“吾日三省吾身。請君自省。你們批評犯錯的名人無可非議,但你們是不是想過自己在這上面也一樣存在問題與不足,卻選擇視而不見呢?”
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中,不少同學慢慢地安靜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輕輕地點了點頭。我接著誠懇地說道:親愛的同學們,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周期至少是21 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并肩作戰,你們能展現出最好的態度與狀態來嗎?片刻后,有學生說:“我們會的,謝謝老師!”課后,夏同學主動走進我的辦公室,和我說:老師,我之前確實沒花精力在語文上,現在我會改的。
高三的學習就像是一場硬仗,走出了思想上的誤區僅僅是明確了方向,如何更快更穩地往前走還需要戰術戰略,需要過硬的學科知識的儲備。研究學生答題上的思維誤區,講學生之所需,講學生之所難,講高考之重點是我給課堂定的原則。
慢慢地我發現,像夏同學這樣發生轉變的學生漸漸多起來,有時候我竟也感受到了做老師的一種幸福感:當你自覺準備充分,條理清晰,自信滿滿時,學生的思維完全被你帶動,教學相長,甚至讓課堂生成出了“神來之筆”。
有一回講汪曾祺散文,因為講題需要知人論世,因此我給他們簡單介紹了汪曾祺這位中國最后一位文人士大夫,還補充介紹到汪曾祺與沈從文這段流傳甚廣的師生佳話。汪曾祺在西南聯大時,為吸引沈從文老師注意,總是自覺為其擦桌子、黑板。這時,我剛拿起黑板擦,坐在第一排的鐘同學便健步如飛的跑上來說:老師,我來幫你擦。我還沒反映過來,全班大笑說:小黃老師,以后黑板交給我們擦,我也開心大笑起來。不僅如此,很多學生也真的愛思考語文問題了。有一課講到鄉土散文《又見炊煙》,時間關系沒往深了講。潘同學下課后就跑來問我:“老師和我們講講鄉愁在作品中具體的表現主題吧!”我看著眼前提問的學生,驚喜萬分,我為他們不斷具備的學科素養而欣喜萬分。這問題對于一個理科生來說極具思考的分量啊!
正如臨近畢業,班上同學都給我留了一封信,或長或短。他們大多人書信中寫道:為他們整理考點,整理易錯點,寫范例答案、作文,感謝我的付出,感謝我陪伴他們走過了艱難的高三,感謝我讓他們的語文有所提高……看著那滿滿一頁的臨別話語,回想起初見時連語文試卷都不愿寫滿的那些學生們,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里,我又一次流下了眼淚。耳旁一直回想起幾句詩:
“新生的面孔”
你和他們互相注視,不知我們彼此眼中的樣子。
有些詩歌在路途上耽擱了,
卻也不影響自己的溫度,
你打開時,
就能知道,
知道一種耐心,
怎樣調節著它的火候,
它的香味現在也仍在。
有學生留下的這句:老師再見,期待再見!我也期待我們的十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