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在目前高中音樂教育中,本應該以美育教育為主的音樂教育卻變成了以智育教育為主,智育化幾乎成了高中教育的主體思想,所以就讓教師的教學思路受到了影響,失去了音樂教育的本來目的,不但給學生素質教育產生了消極影響,還不利于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于高中音樂教學來說,音樂課程并不是音樂知識傳授的場所,而是學生培養音樂感受和增強美感的場所。在教學中,教師會通過讓學生對相關素材的欣賞來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從而讓學生的音樂情操得到培養,基于此能得出美育理念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美育視角指的是用美的素材讓人產生美的感受的觀念,在美的影響下感受人將會用美去創造未來的生活,由此能夠看出只有在音樂課堂建構中使用美育理念才能讓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得到較好培養。
由于受傳統智育化教學的影響,在音樂課堂建構中存在學生的審美心理有待提高的問題,不僅給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還與欣賞課堂建構的目標發生了沖突。學生對音樂沒有興趣,大多數高中教師認為音樂并不是高考的科目,所以在欣賞課堂構建中只進行照本宣科,不僅給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還讓音樂欣賞課堂的建構效果差強人意;其次,教師對音樂教育存在誤區,很多教師仍然以講解為主,并且認為只有講清楚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讓學生的音樂能力培養,很少播放音樂素材,這樣不僅給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帶來了消極影響,還讓欣賞課堂建構的效果不理想。
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智育化教學觀念的影響,老師時常在音樂欣賞課中占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專業知識的講解,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讓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受到了限制,從而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在實際音樂欣賞課中,教師一般只會播放一遍素材音樂,然后就開始講解相關的知識,講完后還有時間就讓學生舉手發言,時間緊干脆連這個環節也直接省略,不僅讓學生逐漸對音樂欣賞失去興趣,還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只有通過不斷感受美的事物,才能讓人不斷提升審美心理,只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美育視角的作用,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在音樂課堂建構中,需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更多的音樂素材,只給學生講解素材的背景,而不對音樂要表達的情感進行闡述,讓學生在聆聽中自我感受;在音樂素材播放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注度,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的內涵,讓學生審美心理得到有效提升。
在實際的音樂課堂建構中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興趣小組,上課前分小組,然后把一些音樂的背景資料發放給小組成員,讓他們進行討論,接著再給學生播放相應的音樂,這樣在學生聆聽音樂的時候,就能更深切地體會 音樂中的內涵。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文體活動,在欣賞完一段音樂后,組織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力。
聆聽和講述是音樂欣賞能力輸入的主要兩種途徑,對于講述來說不過是教師的個人觀點,而教師的講述會限制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給學生的音樂學習帶來消極的影響,所以最佳的音樂學習方式就是聆聽,要讓學生多次聆聽,在音樂播放前三遍的時候,引導學生對音樂的音高、音色和力度進行體會,在播放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體會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音高、音色和力度的感悟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要把音樂素材播放幾遍,然后讓學生體悟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向學生提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感悟能力,還能讓學生的思想得到激烈的碰撞。
通過本文分析,首先了解了美育視角,然后又知道了音樂欣賞課堂建構存在的具體問題:學生的審美心理有待提高、教學主體刻板化和音樂播放次數過少,最后提出了詳細的建構策略:提升學生審美心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讓學生多次聆聽,通過把三個方面的建構策略落實到實際的音樂課堂構建中,不僅能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效果,還能讓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較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