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興園學校,江西 上饒 334100)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背景下,雖然大部分教師都在積極開展寫作教學,但是由于方法不得當,使得寫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目前來看,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人為多寫就可以提升寫作能力,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不注重寫作技巧的傳授,以至于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平淡無奇,毫無情感。對此,教師要深入寫作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小學生年齡小,好玩,他們的寫作興趣普遍偏低,許多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往往采取應付的心態,沒有認證對待,寫出來的文章不是錯字、錯詞,就是詞不達意,猶如記流水賬一般,毫無寫作特色。另外,一些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布置的作文題目超出學生的認知范疇,以至于學生失去寫作興趣。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寫作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寫作是語言綜合應用的一個體現,要想讓學生寫出有內涵的作文,一定的知識儲備必不可少。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非常少。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很少接受正規的閱讀,知識只要來自生活層面,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儲備。由于知識儲備少,他們在寫作時就會沒有東西可寫,寫出來的作文質量不高。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是否有效。目前來看,許多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還在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完后,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作業去寫作,這種教學十分機械,很難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另外,許多教師還認為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就是要多寫,而在“量”的迫使下,許多學生開始厭惡寫作。
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已經不適用,要想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優化教學方法,結合新課改要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寫出好的作文。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積累知識,從而寫出好的作文。對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培養[1]。如,在寫以《春天》為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討論:“春天有什么特色?,學生記憶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在與學生進行相關討論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通過討論,可以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了解春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
一定的知識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如果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其自然就寫不出有水平的文章。新課改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注重課堂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課外積累[2]。閱讀作為一種知識積累手段,教師要讓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開闊知識視野,提高知識水平。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閱讀的機會,讓學生先閱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談一談、寫一寫閱讀感想。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推向一些學生喜歡的書籍、雜質閱讀,讓學生把一些精辟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并細細品讀,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東西可寫。
語文這門課程與生活密切相關,要想提高寫作教學質量,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是他們獲取知識的第一源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寫出有內容的文章[3]。如,在《小棗樹和小柳樹》這一課中,在學習完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小棗樹和小劉是,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小棗樹和小柳樹的特征寫下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批改是檢查作文質量的重要手段,加強作文批改,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4]。一方面,每天要檢查學生的作文,布置下去的作文,要及時收上來批改,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并用趣味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思;針對好的作文,要給予表揚,必要時可以將這些作文刊登在黑板報、學校的宣傳欄,以此來激勵學生;另一方面,要優化作文批改方式,推行師改、互改、自改相結合的方式,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4]。
綜上,寫作是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將寫作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同時,教師,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注重寫作的反思,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提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