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滿族自治縣北關小學,遼寧 本溪 117200)
小學語文學科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內容與人物形象,因此,語文學科也具有綜合性特點,所以,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深入挖掘綜合性學習資源是一件值得實現的事情。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開展綜合性學習策略,切實能夠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也可強化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是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寫作、口語表達、聽力等四個方面的基礎教學,以此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并體現素質化教育在小學生學習中的價值。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特點中,也包含了對語文學科內容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其中要求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去感受人文性和綜合性,進而展開對語文學科的多元化理解和認知,實現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內容學習。
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到學習方式綜合性特點,將多樣化學習方法滲透到語文綜合性學習之中,通過分化組合等方式,來尋找最優綜合性學習方法,實現個體與群體的和諧相處。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避免只關注課內教學形式,更應該結合課外教學途徑進行教學拓展,以此將教學目標凸顯的更明確,并以此體現課內外教學相銜接的綜合性學習價值。
第一,依據教材進行課外體驗。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包含專業性知識,而且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廣泛,因此能夠為教師提供多種課外體驗內容和素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以此確立課外體驗主題和目標,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驗學習,強化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的效果。
比如,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立交橋路面為什么有裂縫》《蚱蜢的鼻子在哪里》等專業性知識,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教師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立交橋上的裂縫是為了保護路面,蚱蜢的鼻子在腹部上,這是不夠的。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寫研究報告,通過實地考察路況,查找資料,實驗證明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真正明白科學道理和生活常識。
第二,圍繞教材進行課外學習。通過對課外教學形式的拓展,使得小學生能夠在學習上更加具有專注力,并愿意在語文課堂中開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此理解語文教學知識點。當然在課外拓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不可過于偏離教材內容,應圍繞教材進行相應課外拓展,使得主題下能夠得以確保。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課文《草帽計》和《包公審驢》時,小學語文教師會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三十六計》,說說課文中還運用了什么計策。學生興趣很高,通過閱讀、理解、討論,認為課文中還用到了“瞞天過海”、“聲東擊西”、“苦肉計”、“偷梁換柱”等計謀。這樣,不但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興味盎然,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使學生學會了篩選,進行有針對性地閱讀。這些能力的培養無不為有效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是一種綜合性學習的滲透。
許多城市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和歷史背景,因而對于不同城市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施,需要通過不同城市的特定文化來進行相應展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符合當地文化特點的實踐性活動,以此來開展綜合性學習,并激發學生體驗綜合性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文化體驗實踐活動中去。
比如,可以通過游覽寺廟、抗戰遺址、文廟等具有歷史氣息的文化景點,來幫助學生去體會城市周圍的語文文化,并引導學生發動動手實際能力,去查詢景點的相關資料,并邀請學生扮演導游角色,去幫助帶領大家游覽與解讀景點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以此感受到不同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形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定目標。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也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形式要求。而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與設計綜合性學習策略時,應更加客觀和科學,將知識形成體系以此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對課內外的相結合,實現對語文知識內容的情境再現,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