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洲
(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使課程思政的觀念和實踐進入頭腦、進入課程、進入課堂,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真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下大力氣讓課程思政真正落地見效。
一是要堅決破除一些錯誤認識。當前,對深入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有效進入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任務是講好專業課,思想政治教育不關我的事;有的認為課程思政就是在專業課當中插播廣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認為,這是領導面子工程,推一下動一下,不講不推就不做,等等。無論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都要認識到課程思政是教師一輩子工作,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
二是要提高到響應黨的號召的高度來認識課程思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可以說推進課程思政進入頭腦、進入課程、進入課堂是必須要做的,是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要求,必須持之以恒,抓好貫徹落實。
三是要提高到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高度來認識課程思政。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面對敵對勢力爭奪青少年的斗爭,要求我們為黨和國家必須培養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有用人才,而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思政工作同向同行,合力育人,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政治合格思想合格。
一是靠自我加壓自我提高。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作為教師有三大塊知識始終要學習,一塊是本專業的學科知識及相關知識;另一塊是教育學專業知識,這是很多年輕教師欠缺的;第三塊是思想政治和哲學領域的知識,關鍵要會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指導工作。掌握這三塊知識,才能有效把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二是要靠組織上培養。學校在可能的情況下,要有計劃地組織專題培訓,請一些在課程思政上取得突出成績的院校和知名專家教授講學,學習其他院校的經驗,取長補短。另外要支持教師走出去,參加各類師資培訓、網絡培訓,學習最新研究成果,加快課程思政全面進入課堂,提高育人效果。
三是要靠合理的評價機制。要發揮課程組作用,研究形成課程思政示范課,并給予成果認定和表揚。開展示范課成果展示和教學觀摩,加快推進課程思政落地見效。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檢查、講評機制,形成建設、指導、檢查、反饋、改進、提高的閉環運行模式,讓課程思政教學成為教師的習慣。
一是加深對課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提煉。專業課教師要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注重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導、注重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注重遵章守紀教育引導、注重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注重遵守職業道德操守等方面加以教育引導,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思政元素,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二是修訂完善教學大綱。在修訂教學大綱時,在課程任務中增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在每章或每節或某個知識點圍繞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法律意識、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等方面融入育人元素,從教學頂層設計好主要的思政元素,為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三是加強教學設計。教師在授課之前,結合課程特點、個人經歷閱歷和知識水平,從整體上設計一門課程的總體的思政元素,細化到章節、甚至知識點。要同步或超前仔細研究、選擇、編寫案例,把案例作為載體,把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進去,自然帶出育人因素。
四是把握各個教學環節。教師從備課、寫教案、制作課件、課堂一舉一動、對學生的要求、對作業的批改、對學生的批評表揚、平時成績的判定、教學反思、課后輔導等等,各個環節都能體現課程思政的教育引導,需要教師久久用功。
只有每位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到位,增強自身能力素質,用心用情用愛,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凸顯專業教育的專業性和育人性,努力實踐,才能使課程思政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