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榮 徐葉琴
南昌理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4
時代新人是十九大報告對于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是回答黨在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問題,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是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拓展思政教育教學途徑而形成的,該平臺的建設是以高校作為主體,以教室作為實施者,立足于“時代新人”求知解惑的實際需求,以思政教育為內容的現代化教學平臺。該平臺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整合教學資源,提升學習質量和效果。
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可行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第一點,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加快,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廣,滲透到農業、教育、醫藥等各個領域。思政教育作為教育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就決定了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構建的必然。
第二點,教育改革的需求。傳統的思政教育過于注重說服和灌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是一種被動性學習狀態。思政教育平臺,是對傳統思政教育的一種重塑,教學方式上注重師生在線溝通解惑,教學內容上注重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考核上注重自評、他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構成,屬于一種引導性的自主學習狀態。
第三點,教育時間空間的需求。在這種信息技術爆炸的年代,如何讓學生接受大量的教育信息是基礎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思政教育本身就與政治事件、個人行為等現實元素有關,構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可以讓學生在何時何地都可學習,并應用思政教育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避免出現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現象。
第四點,思政教育效能的需求。在思政教育平臺構建上,打破了以往的面對面的局限性,避免學生溝通求知的尷尬,可以提升師生溝通的互動性。借助網絡平臺,可以有效保證師生互動即時性和動態性,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在具有可行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思政教育網絡平臺風險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第一點,網絡誘惑的增多。網絡游戲、網絡交友、色情網站等大量的充斥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學生在應用思政網絡平臺學習的時候,容易因為運營商的頁面廣告而走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使得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成為虛設。
第二點,教育的不可控性。在學校的思政網絡教育中,學生應用網絡平臺,其可以掌握是否在線學習的情況,但是由于是“一對多”模式,不容易掌握學生學習成果如何,這種不可控性對于思政教育是有影響的。
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建設應該至少由師生互動模塊和教學資源共享模塊兩個模塊組成。師生互動模塊為師生及時溝通提供平臺,當下師生互動構成主要有QQ群、微信圈等軟件構成,思政教育平臺可以借鑒其功能進行構建,但是必須去掉商業功能。教學資源共享模塊,在于教師將整個網絡教學資源和自身教學資源放入到思政教育網絡平臺中,便于學生進行下載和自我學習。諸如華航易班的構建,優化課程內容建設,實名注冊8651人,建設了微黨課視頻大賽課群、開展學生黨課朋輩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思政教育的發展。
應用建設是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外部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配備健全的網絡設施,網絡設施是開展思政網絡平臺教育教學的基礎,高校應該根據實際需求購置思政教學的硬軟件設施,為思政網絡教育的開展提供支撐;二是要加強教師計算機水平的提升,教師是思政網絡教育的直接應用者,只有其具備完備的計算機技能,才能使得思政教育網絡有效地開展;三是構建網絡平臺監管機制,不僅要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安全,還應該高度重視網絡教學開展的實際效果監管,重視教育反饋的收集,及時改變和調整思政網絡教學模式,保證思政網絡教學順利開展。
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并不是只為了學校教育服務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都可以參與其中。為此,教室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強化家庭教育在思政教育網絡中的應用,同時,從實踐出發,重視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合,加強網絡安全監管,減少學生與網絡誘惑的接觸,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
基于“時代新人”的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要從實際出發,抓住構建的可行性和風險性,認準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重視教師計算機技能的培訓,重視多種教育的結合,才能保證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