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流泉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 400000)
現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不同場合多次發表了一系列關于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論述,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自2016—2017 年不到一年時間內,國家分別頒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三個文件雖有各自不同的時間節點,但都將青少年作為實施的重點人群。《“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舉措。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和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國家意志。
全民健康會使一個民族是有競爭力和尊嚴,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人群。沒有青少年健康就沒有全民健康,更難有健康中國。大部分青少年都在學校,學校體育自然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地位與作用。從長遠看,青少年是一個國家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健康狀況也直接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
雖然,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健康,但學校體育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出現了諸多問題而且有可能越來越嚴重:一是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思想不到位,青少年體質20多年來持續向下;二是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體育課上不好、開不足,其它科目擠占體育課時間頻現;三是體育師資配不齊,大班化教學嚴重,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四是青少年課外鍛煉時間嚴重不足,每天鍛煉一小時得不到保障;四是健康素養水平較低,體育與衛生知識受到輕視;五是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面對嚴峻的現實問題,那么學校體育如何助推“健康中國”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改善。
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有些學校對健康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因此,在健康中國建設的路上更應該強化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為師生健康保駕護航。
在學校體育全過程中要融入健康教育,體育不僅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愉悅身心,而且是教育,更是文化,提升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這種素質,即包括文明素質、道德素質、情感素質,也包括身體素質,女排精神就是對課程思政最好的詮釋。體育課程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中。要從“唯體質”“唯技術”的死胡同里走出來,更加注重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體育訓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元素融入其間,塑造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的“國家棟梁”。
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是對體育的經典總結。
2016 年9 月教育部《中考改革意見》和2014 年9 月初,國務院《高考改革方案》推出來“3+3”模式,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政策杠桿的導向作用,切不可辜負了政策設計的初衷。其最終目的都是引導和激發青少年學生積極鍛煉、養成終生體育意識、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將學校體育在教育和全民健身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責任和義務確立下來,并且接受群眾和職能部門的監督,任何部門無權取消或干擾學校體育,更不能作假和篡改學生體質測試的數據,嚴格執行學校體育納入政府和學校負責人業績考核評價指標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三年持續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配置要達到《國家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要求,校內體育場館和設施在課后和節假日對本校師生和周邊社區居民有序開放,解決好場地不足、師資短缺及編制問題、傷害事故賠償等法律糾紛問題。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環境、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樹立大健康、大體育、體醫融合的理念,堅持預防為主。運動處方是體育與醫學的結合點,關鍵是建立運動處方庫,不運動有害,不當運動同樣有害。根據學生病情、身體素質等,選擇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持續時間等,制訂個性化運動方案。
開發融生命教育、疾病預防、心理健康、健身意識、衛生習慣等教學資源,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的意識,倡導全生命周期“主動健康”的理念,塑造健康生活方式。開展適應其認知發展水平的必知必會的衛生知識和技能教育,如正確洗手,不用臟手揉眼睛;文明如廁;傳染病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新冠肺炎疑似癥狀;不偏食、不挑食,合理營養;每天進行體育鍛煉不少于1 小時。
總之,黨和政府的推動下,在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在體育人的共同努力下,學校體育要不斷與時俱進,順勢而為,迎難而上,為健康中國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