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桂平市油麻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貴港 537100)
興趣教學法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下誕生的新型教育方式,興趣教學法在各個學科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工作中的基礎學科,不僅作為學生初升高之路的考試科目,更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形成健康的心理都有著重大意義。本文重點討論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興趣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生正處于剛剛開始樹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對于社會的認知還不夠具體,加上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學校,學校為學生創建的較為封閉的環境并不能滿足學生對外界環境認知的需求,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為學生提供獲取外界信息渠道,豐富學生實踐經驗。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興趣教學模式更加適合當前的教學理念和符合初中生學習的心理規律,通過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拓展教學知識深度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興趣教學法能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較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為學生創建更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中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主要涉及有關我國經濟制度、公民權利與義務、國家的路線方針等內容,所以其富含的理論性較強,初中生的社會經驗較少、國家整體意識較為淡薄,所以對于這些太過于專業化的知識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加上初中生的思維較為活躍,教師倘若采用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可能會因為教師授課過程較為單一、枯燥,道德與法治知識過于抽象、難度較大而失去學習興趣,嚴重的很可能放棄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學習出現的心理和年齡階段特征,為上述現象帶來了良好的解決方式。興趣教學法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利用初中生感興趣的、喜歡的事例進行教學,進而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更為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質量。
1.時政導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的“時政性”,還要在教學中選取當今國內外的一些熱點事件來導入新課。如學習九年級“富強與創新”這一節時,可選用視頻《厲害了我的國》來導入。這個視頻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歌曲導入
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歌曲來導入,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維護國家利益”這一框題時,教師可引用歌曲《國家》來導入;在學習“富強與創新”這一框時,可以用歌曲《春天的故事》來導入;在學習“和諧與夢想”這一內容時,可以采用歌曲《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來導入。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和反思,什么樣的導入方式最恰當?什么樣的導入方式才能敲響課堂教學的“第一錘”?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將知識靜化動,以此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解讀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漫畫,首先漫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哲理寓意、幽默性,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信息表達方式,加上多媒體播放將其變得更為生動,以此來增加教師教學過程趣味性,進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師也可以依靠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素材進行更加精準的選擇,使教學方式更加的豐富多樣,比如可以是貼近教學內容的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一段視頻等等,學生會與教師選擇的素材產生共鳴進而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會在教師單方面的傳授過程中失去耐心,時間一長學生只是覺得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就只是聽教師講而已,進而使學生的學習途徑變得狹隘。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教材內容適當的為學生設置障礙,為學生創造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疑問,這些疑問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還可以將學生之間按照不同的學習程度進行分層式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設置的疑問進行討論。在一個小組之間教師應該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合理分配,確保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而確保學生全員都與教師的教學相接軌。教師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巧妙設疑不僅為接下來開展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做更好的鋪墊,學生們還會在對疑問的不斷探尋、討論中加強對與原先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和鞏固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初中生全能型發展有著較大的積極意義,因此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該充分認識這一點,利用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真正的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