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業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四川廣漢 618307)
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提供優質的教學輔助,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相關資料的獲取,都依靠新媒體技術來進行。新媒體成為了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時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高校要正確認識到,新媒體是一把強有力的雙刃劍。高校在使用新媒體進行各項教學時,要結合實際,實施針對有效的措施。
第一,拓寬了教育資源。新媒體以其多元開放的特點,決定了信息資源的豐富性,涉及了方方面面的思想文化相關信息,在這個自由交流的開放網絡平臺,學生擁有雙重身份,分別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所以,高校進行思政教育需要明確其教育前提,把新媒體當作背景,更加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讓學生可以涉獵到更廣泛的知識。教育工作要把提高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利用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第二,將新媒體合理的運用到思政工作中,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狀態,優化學生的學習意識,保證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在當前背景下,開展各項教育工作時,要更加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積極開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能夠被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吸收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獨立人格的形成[1]。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信息錯綜復雜,學生心智發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尤其是網絡媒體不良信息,時刻都在侵蝕大學生思想和心理健康,這些不良信息,不僅涉及大學生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問題,同時,也包括大學生看待世界的角度及思想維度,長此以往大學生們很容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出現認知上的偏差和價值觀的扭曲[2]。
思政教師要加強新媒體知識。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學生有了更廣泛的資源信息獲取途徑,教師早已不是知識的唯一傳播渠道。所以,教師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努力加強學習新媒體知識,結合學生當下的實際生活情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開始思政教學工作。
第一,高校要科學規范、積極的建設一個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的輔助平臺,靈活運用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實現整體的互動交流,不可跟風盲目注冊,一定要在確保功能升級系統完善、后期內容保證及時更新的情況下去建設平臺。同時,高校在日常的思政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新媒體的功能與價值,讓新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向上的作用。
第二,開展一場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對象是高校內部的組織職能部門,鼓勵其通過新媒體進行教學優化,完善現有的模式,注冊個人的新媒體賬號,平時上傳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健康的思政內容,無形之中巧妙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利用名人效應開展工作。在學生這一群體中,名人自身性質較為特殊,有著很強的感染號召力,學生大多都很崇拜和喜歡。所以,開展教育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名人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某些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師還可以,推給學生一些,思政教育的新媒體賬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關注,進一步拓展思政教學的范圍,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學生在閱讀專家的優秀文章的同時可以開闊視野,對于提升思政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努力創建新媒體思政教育體系。高校思政教學的要求和目標體系是系統規范的,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要適應管理,合理創思政教育體系,將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新媒體有效的進行融合。此外,通過專業的知識培訓,進一步優化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建造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讓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和功能,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思政教學進一步達到理想的效果。
完善教學制度,優化教學。第一,鼓勵高校從管理層到基層教師自主參與,打造一套新媒體教學制度,重視建設新媒體網絡,將之導入到思政教育教學當中,分工明確、合理教學,在高校當中營造出新媒體積極發展向上的氛圍。第二,新媒體畢竟是一種新的媒介,在操作實施過程當中不免發生意外事件,所以高校在實施前,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做好相關應急管理預案,來面對突發事件[3]。
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來說,新媒體時代充滿著機遇和挑戰,教師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易班、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不斷創新網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