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娟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357)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長才。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觀[1]。
為切實了解同學們勞動情況,某師隨機走訪了上百個宿舍,根據調研發現,現在的大學生勞動時間嚴重不足,缺乏足夠的體力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既怕臟又怕累,身上顯然沒有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儼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勞動者,很多大學生對勞動的概念了解膚淺,勞動觀念出現偏差,對于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的觀念意識淡薄。
因此,透過調查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勞動現狀著實讓我們感到擔憂,一方面我們擔憂著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擔憂著國家社會的未來和發展。然而,擔憂之余,我們應該追本溯源,深挖其背后的原因。
第一,從大學生個人方面而言,一方面是思想意識嚴重不足。有部分大學生認為上大學后就只有腦力勞動,再參加體力勞動不體面,丟面子。甚至有很多孩子,將小麥認成了韭菜,出現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另一方面是很多大學生能夠留給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娛樂活動也從傳統的體力活動轉變為虛擬網絡活動,從田間地頭、體育場上的跑跳運動到現在的低頭族看手機、打游戲,這也導致現在的大學生身體素質偏差。
第二,從大學生原生家庭方面分析,隨著原生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且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出現了家長們過于溺愛孩子,舍不得讓孩子分擔任何家務,沒有讓孩子養成勞動的好習慣,從小就是嬌生慣養。因此要想改變一個十幾年養成的懶惰習慣,其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從高校角度來分析,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對于大學生勞動方面的課程指導,更缺乏一些勞動實踐課程和專業的指導教師,也有一部分高校雖然開設相關的課程,而僅僅是存在于理論層面上,缺乏相應的勞動場地,并不能讓大學生這種勞動觀念與實踐相結合,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四,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今年是改革開放第42周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新臺階,我國產業結構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家長和社會不注重大學生勞動教育。
通過勞動理論知識教育,端正勞動態度,具有艱苦奮斗的職業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就要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要尊重勞動、勇于創新、不斷學習、踏實做事,是所有勞動者都應當具備的正確勞動觀。在勞動中能夠放下身段,培養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通過勞動實踐得真知,且也要尊重他人的勞動,這樣才能夠獲得他人與社會的尊重。通過勞動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懂得更加珍惜大學生活,培養具有到偏遠地區任職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發展有用武之地的人才。
通過自我服務勞動,提高生活自立自強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是從小一點點養成的。俗話說,培養習慣,收獲成功。目前學生和家長追求成績至上,尤其是名校效應、狀元效應,因此,使得社會、家庭及各個方面都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勞動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因此,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從進入大學開始,就該切實重視這個問題,通過自我勞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通過參與社會公益勞動,強化服務性勞動意識和面對重大疫情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大學生是志愿者團隊的中堅力量,而志愿服務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人文建設的重要體現。
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勞動教育決定著新時代勞動者的勞動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志愿服務活動越來越需要專業化和科學化。大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能夠將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服務活動中,使志愿服務活動更加的高效和專業。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能夠將所學用到實處,而且在活動中通過相互學習汲取彼此身上的優點,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闊視野,豐富生活閱歷,提高適應社會生存能力。
通過參加實踐勞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目前,大學生在校學習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很少接觸到社會實踐活動,更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勞動教育的出現能夠很好的解決目前這樣現狀,通過實踐大學生能夠檢驗自身所學,并且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對課堂理論知識也能夠做到查缺補漏和不斷完善。
大學生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其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盡快的適應和上手,在勞動教育社會實踐中往往需要和社會各個職能部門、各種職業的人打交道,能夠鍛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勞動教育社會實踐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只有經過付出勞動以后,才能使大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大學生的責任心是在實踐中樹立起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潛,絕知此事要躬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通過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大學生才能夠獲得對勞動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認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通過政策引導,保障勞動教育得到充分重視。有關教育部門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出臺相關的政策,保障大學生能夠有充分的勞動時間,并且合理安排好相應的勞動強度,不宜過大且保障大學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能夠適當拓寬他們的勞動技能。同時有關部門和政府在出臺相應政策時,引入專家論證風險性評估以及就風險性評估集體討論,做到科學機制的實施。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及時地傾聽各方的聲音,及時的改進和完善政策,保障我們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有實效。
通過社會實習,充實勞動教育的內容。建設學生生產、服務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配套建設勞動實踐實訓基地是開展好勞動教育的硬件基礎條件,應進一步完善實踐基地建設標準,充分凸顯學校專業優勢和學科特色,保持勞動教育的相對穩定性。
社會企業也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共同的積極的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適宜的實習崗位,與學校聯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讓學生在校期間有更多的機會投入的社會勞動當中去,盡早的去適應社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這樣大學生才能夠夯實自己的本領和技能,更好地迎接未來職場挑戰。我們每個個體戶也要給大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社會的個體,我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都有責任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大學生一些正確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能夠做到安全有效的實踐,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真技能、硬本領。企業與企業之間,也要成立相應的行業協會,形成行業自律,共同相互見證,相互促進,給我們的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勞動保障。
通過家庭學校聯合,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家庭、學校合作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更需要家庭加入進來,形成全面勞動培養體系,廣泛開展各式各樣勞動實踐活動,才可形成協同育人大格局。
高校要培育專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培育勞動專職教師能夠提高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教育技巧,從而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同時開設一些適合大學生勞動的課程,可以聘請相應的專家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來給大學生做出相應的指導。除此之外,健全勞動素養評價機制是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參考依據,可以發揮激勵導向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大學生的最原始教育環境和影響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學生家長共同擔起學生勞動教育的重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對孩子從小傳授勞動最光榮,勞動是美麗的這種思想觀念,同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完善傳統勞動教育方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模式。隨著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的演進,勞動出現了新形態,必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培養科學勞動、創造性勞動意識,將勞動教育與現代化生產方式緊密結合,才能培育合格的勞動者。勞動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只有通過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四級聯動和密切配合,才能共同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使我們當今大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