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1)
社會主義新時代,治水思路隨著治水矛盾的變化而發生了重大變化,水利行業也在呼喚著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指引。2019 年2 月13 日,《水利部關于印發新時代水利精神的通知》發布,要求全國水利系統抓好貫徹落實,文件明確了新時代水利精神表述語:“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水利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為水利事業系統輸送應用型人才的同時,也為水利類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人才與智力保障。
精神以無形的滲透力影響著人的價值取向,行業有精神才能恒久創造價值。水利行業精神即從事水利職業應該具有的精神、自覺和能力,它時刻影響著水利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扒嗄甑膬r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毙聲r代背景下,水利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弘揚水利精神為水利行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然而對大學生單純的說教效果已不再理想,不入目不入心,甚至反感排斥。與此同時,教育目的越模糊越好、知識內涵越表層越好、教育意義越淺顯越好、教學知識越碎片越好等圖像化思維“附身”教育的方式越來越被大學生接受,因此在學校中構建新時代水利精神的圖像化弘揚顯得尤為必要。
新時代是現代人類文明成果被層層打開的偉大時代,新時代的大學生思維靈活,樂于探索各類新鮮事物,圖像成為青年群體最愿意接受的方式。通過觀察,水利類高校大學生課余線上交流時熱衷于使用表情包、短視頻、P圖……這些成為青年表達學習、工作、生活和娛樂情感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使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成為可能。在水利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是一種創新,而學生信息交流特征的變化和溝通認知方式的改變為創新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礎。水利特色專業為國家水利系統輸送應用型本科人才,高校立德樹人以學生為本,因此,在水利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也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水利類專業的學生特征,創新出水利學子有認同感的宣傳方式,更好地將新時達水利精神圖像化、鮮活化,讓水利學子感興趣的同時體現新時代特色,因而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是符合水利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需求,與時代相適應的新型產物。
社會主義新時代圖像化教育和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二者之間有著切合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展述不難理解:首先,水利類專業大學生所處的新時代特點,這是圖像世界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水利類專業大學生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的外在依據。其次,水利類專業大學生群體作為“千禧一代”對圖像的視覺敏感度更高,圖像應用能力更強,這構成了實現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的內在基礎。最后,新時代水利精神既無形也有形,用圖像呈現使其“有形”,借圖像傳遞使受眾領悟在“無形”中傳承。
新時代水利精神是新時代特征的水利精神品質的高度凝練和表達,做人層面“忠誠、干凈、擔當”,做事層面“科學、求實、創新”。單是6 個詞,學生絕對記得住,但如何將這6 個詞所表達的可貴品質和價值取向傳遞給水利類專業學生,使其厚植于心、敦行于外,這便需要將新時代水利精神轉化為新時代大學生偏好的“圖像語言”、“圖像故事”、“圖像小課堂”,通過圖像本身具有的記錄、象征、鏡像功能來生動呈現新時代水利精神。
精神的傳承與教育相關,而教育是系統的、科學的,經過精心設計和規劃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進行深入的圖像設計構思需經歷四個步驟:評估、創造情節、轉換、結合。[1]同樣,圖像化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也是如此。因此,在實際傳播教育中“圖像化”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在規劃階段應進行用心的設計,而不是機械地照搬照抄。最好結合水利類專業學生在校學習規劃、就業意向、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評估,結合中華民族治水史創造富于優秀治水傳統和寶貴精神的畫面,融思想于圖像,讓學生在欣賞圖像的同時能夠自然地識別領會到圖像所要傳達的教育思想。
立德樹人,以德育人,水利類專業高校對學生開展新時代水利精神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不能寄希望于一次展覽或者教育,思想內涵就能得到一次升華,也不能僅僅通過一次培訓,行為就能實現質的改變。目前學校針對新時代水利精神圖像化宣傳工作還只是停留在一個個獨立的活動或一場場獨立的教育,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邏輯設計上還有待提升。以“點”連“線”,長期循環往復并加以創新。
校園文化是學校進行思政教育、價值觀念教育的主陣地之一,是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的很好載體。之前的校園文化活動多數以文字為主,如辯論賽、詩歌朗誦比賽、校園好聲音等。這些活動形式雖具有現場氣氛但已漸漸被學生冷落,“不感興趣”、“不想參加”使得傳統校園文化活動陷入尷尬。圖像時代的到來使人們認知-思維-行動配套革新,尤其青年大學生最為敏感,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迫切需要以大學生更喜歡更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