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晨
(臺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臺州 317000)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也是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高校思政教師必備的職業精神。從高校黨建工作視角看,工匠精神是推動高校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推動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所以應以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相統一的視角出發,審視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問題,探索高校思政教師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
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協同發展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式。所以應從黨建工作出發看待高校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問題,考察高校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義。
(一)化解高校思政教學困境。從高校黨建工作視角看,思政教師習慣于自上而下的思政教學模式,以傳統授課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弱化了大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話語主體地位,這種“學徒制”式的師生關系也固化了教師的角色和身份。此外,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傳統價值觀、傳授意識形態等教育目標的,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和思想性,教學內容多為政治理論、政策形勢、法律法規、道德律令等,讓許多大學生“一看就頭疼”。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的思政教學模式,導致思政課枯燥乏味、毫無生機,弱化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許多學生都戲稱思政教師為“老學究”。最后,在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下,思政教師多將培養聽話的“好學生”作為教學目標,以整齊劃一的方式培養“標準化”的好學生,這種思政教育理念與價值多元化、知識碎片化的教育情境越來越不適應,并成為制約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重要障礙。面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諸多問題,思政教師應當堅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轉變思政教育理念,創新思政教育方法,探索破解思政教育困境的方法路徑。
(二)提升思政教師專業素養。在自媒體廣泛普及的互聯網時代,科技、文化和價值觀等都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和新挑戰,比如網紅經濟、知識付費、網絡短視頻、共享經濟等新事物的興起,給高校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帶來諸多挑戰。但是思政教育學科的成立時間較短,理論基礎薄弱,教師素質參差不齊,面對思政教育新形勢、新任務時許多思政教師“力不從心”。此外,高校思政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工作枯燥乏味,許多思政教師都對思政教育產生了職業倦怠,對思政教學敷衍了事,甚至將消極情緒、負面心理等帶到了思政課堂,這些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工匠精神是一種崇精尚巧、追求卓越的勞動精神,也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每個高校思政教師必備的職業品質。工匠精神有助于發掘教師的創造精神,將精益求精的勞動精神內化為教師的行為自覺,將思政教師淬煉成崇精尚善的“工匠”。
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之間是密不可分的,而思政教師是開展黨建工作和思政教學的重要力量。所以應當高度重視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問題,將樂業、精工、尚巧作為高校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內容。
(一)培養思政教師樂業的職業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熱愛勞動、向往勞動、在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等為前提的,只有當思政教師熱愛教育事業,能夠不斷從思政教學中獲取滿足感和幸福感,才能潛心鉆研思政教育理論,全身心投入思政教學實踐。從業者如果僅僅是為了物質回報、權力地位等“違心”地從事某項工作,必然會將勞動作為謀生手段,陷入“勞動異化”的生存教育。從高校黨建工作視角看,思政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觀、政治觀和人生觀等為重要目標的教育活動,教師的工作態度、職業觀念和價值觀念等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從內心深處熱愛思政教育事業,將教書育人、淡泊名利、熱愛祖國等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信仰,全心全意投入思政教育事業。
(二)培養思政教師敬業的職業態度。工匠精神是一種把事情做精做透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詩經·衛風》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工記》以“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表達了對戰國編鐘的贊美。這些充分說明,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是將事情做精做透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教師所必備的職業精神。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還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嚴謹的邏輯思維、豐富的教學經驗等,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比如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模式、社會結構、發展環境、主要矛盾等發生了深刻變化,多元文化思潮不斷發展,不良文化肆意泛濫,對思政教師的理論功底、分析能力和專業素養等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思政教師需要有一種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刻苦鉆研思政教育理論、馬克思主義思想等。
(三)培養思政教師尚巧的教學技能。工匠精神還體現為巧奪天工、獨具創新的優良技藝,《荀子·榮辱》中有“百工以巧盡械器”;《考工記》中也有“材有美,工有巧”,這些都論證了精良技藝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但是掌握精良技藝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在技藝訓練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莊子·養生主》中庖丁掌握了“以無厚入有間”的道滯后,才能游刃有余。同樣,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需要反復揣摩思政教學規律,打磨思政課堂教學技能,把握新時代思政教育話語、手段、載體等,運用新手段、新話語、新方法等開展思政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思政教育效果。如果教師固守傳統教學理念,可能會帶來話語滯后、方法落后和模式陳舊等問題。所以思政教師應當有尚巧的工匠意識,反復打磨自己的思政教育技能,探索思政教育規律。
從黨建工作視角看,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教師必備的職業精神,也是推動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徑。所以應高度重視高校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問題,以制度建設、道德教育等方式培育高校思政教師的工匠精神。
(一)以制度建設培育思政教師的工匠精神。當前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等教育也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成為推動高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途徑。所以,應當以工匠精神為價值內容的思政教師考核制度,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師培訓、思政課堂教學、思政教學評價等環節,為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應當將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與高校黨建工作結合起來,以工匠精神指導思政教師學習培訓制度、組織管理制度、職稱晉升制度等,在制度建黨中培養高校思政教師的工匠精神。比如在互聯網時代應當與時俱進地建立思政教師網絡培訓制度,對思政教師進行思政理論、馬克思主義等專題培訓,提高思政教師工匠精神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進程。還應當破除黨建工作和思政教學之間的制度壁壘,建立兩者互聯互通的工作機制,吸引思政教師參與黨建工作,提高廣大思政教師的政治覺悟。
(二)以道德建設培養思政教師的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也高校思政教師所必備的職業素質。但工匠精神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國家層面大力弘揚和長期培育,才能逐步形成認同工匠身份、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所以高校應當高度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培育思政教師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將黨建工作和職業道德要求內化為思政教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促進思政教師的工匠精神養成。此外,應當將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訓與思想建黨結合起來,對思政教師的政治素質、思想覺悟等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每個思政教師都能具有共產主義信仰、堅定政治信念和愛崗敬業精神。比如可以將高校的黨員實踐活動、黨員學習活動等與師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培養思政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
(三)以管理創新保障思政教師的切身利益。馬克思說過,人們所奮斗的一切都與自己的利益有關。同樣,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也離不開物質利益保障,如果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者無法獲得必要的利益回報,甚至個人利益還遭到損害,那么就沒有人愿意自覺踐行工匠精神。所以,在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時,應當在職稱晉升、物質獎勵等方面進行支持,促使教師自覺鉆研思政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此外,可以將思政教師工匠精神與黨的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鼓勵思政教師參加黨建工作,利用思政教師的理論優勢和教學能力推動黨建工作創新,在黨的組織建設中培養思政教師的工匠精神。應當建立黨建思政一體化的教育機制,提高黨建工作在思政教師考核中的權重,引導思政教師參與黨建工作。
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支點,也是培養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格高尚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從唯物辯證法視角看,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黨建工作為思政教育指明了政治方向,思政教育為黨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應當以黨建工作為出發點推動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建立形式靈活、方法實用的思政教師工匠精神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