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開學校,遼寧 盤錦 124204)
長期以來,為應付競爭激烈的升學考試,我國的數學教學過于注重解題的方式方法以及分數,而陷入了數學的誤區,忽略了學生們數學能力、數學思維、數學文化素養的培養,更是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改表明: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學會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一種自覺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的,教師只是個指導者,引領者。它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在自主學習狀態下,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和分數,不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而是為了獲取知識和技能。
(一)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獨站講臺,采取“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自主學習注重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方式上,由單純的口頭講授轉變成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在教學手段上,指導學生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主動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學習的開放性。自主學習不受時間、地點、教材等條件的限制,重視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內容,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自主進行學習反饋和評價,學習更加開放。
(四)學習的合作性。自主學習雖然具有獨立性的特點,但它并不是個人封閉式的學習,與自學有本質的區別。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和特點選擇學習伙伴。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幫助、互補,吸取他人之長,彌補自身不足之處。
(五)學習的創造性。自主學習不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簡單復制,而是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完成知識的再創造。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一)加強科學指導。維果茨基在說明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思想。他認為在確定兒童發展水平及教學時,必須考慮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其中的一種發展水平就是指兒童在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或者借助于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由此可見,科學的指導對兒童的發展十分重要。
(二)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馬克思在確立人的現實客觀性基礎上,也突出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的活動并不滿足與現存的外界世界給予的客觀環境和對歷史條件進行簡單的復制,而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內在的、積極的、推動的過程,教師應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我要學”的學習觀,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不能把學生當作是盛裝知識的“器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對教學信息的簡單復制,而是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的重組再創造過程,由此轉化為自身的學習成果。奧蘇伯爾認為當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時,有意義的學習便產生了。因此,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要增強學生認知結構中與學習材料有關聯的觀念。
(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興趣的培養是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許多素材能運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試一試、想一想,閱讀材料,教學配套光盤等,但還不夠,需要我們從生活中去提煉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化”。在每堂課的情境教學中,特別要注意引入問題與所涉及知識的相關性、類比性。上課的語言要精煉,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揚;知識的展現方式要多樣化,能讓學生動手的一定要讓學生實踐。對于“數學世界”中的一些趣題、思維題、規律題,我盡量地分化到各知識點上,不定時地出給學生,激發思維的火花,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思維美、內在美,感受數學的魅力,陶冶情操,讓其對數學有一種渴求。同時,當學生表現有進步的時候,不要吝嗇贊美之言,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有自豪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四)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多提“為什么”。提問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學生認真預習,認真自主學習才可能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懂的地方用特殊的符號標注出來,然后可以先跟同學或者小組內成員進行討論,通過互相交流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慢慢培養學生會提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同時,平時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應采取積極、熱情、嚴謹的態度,尊重并認真思考學生的提問,當學生的提出過于簡單可笑的問題時,可給以引導說明而不嘲笑諷刺;當學生的提問教師一時回答不了時,要能靈活應變而不敷衍塞責;當學生提出好的問題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興趣。
(五)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外部標準,它必須通過內在的努力才能實現。讓學生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從認識自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長、愛好、學習優勢與劣勢,表現真實的自我,并不斷修正計劃,修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與習慣、修正價值觀。
總之,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創造條件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能學”;要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會學”;同時還要促使學生成功,使學生“還想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