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
(四川省內(nèi)江市東興區(qū)順河小學,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小學數(shù)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關乎學生成長的重要學科,尤其隨著教學內(nèi)容日趨復雜、教學要求日益提高,整體難度逐步上升。面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必須積極應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文章聚焦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索,總結(jié)相關的應用路徑,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的形式,幫助他們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合作,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教學中應用逐漸增多,但是從目前教學來看,合作形式流于表面,并沒有取得很大的學習效果。很多教師也知道應該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是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就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教師的教學水平低,在教學前沒有做好應有的準備,也沒有做好引導的作用,只知道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到參與合作學習中,但是合作學習很可能變成以往的自由討論;另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沒有明確的合作主題,就不會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效果就不是很好。
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會出現(xiàn)分工不明確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身心發(fā)展特點存在差異,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往往在合作學習中更有話語權,教師常常會看到學生優(yōu)秀的學生在學習中暢所欲言,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基本不會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情況,這就讓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意義,小組合作效果也不會很好。
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時對學生科學分組是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情。教師在對學生科學分組的時候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生活環(huán)境、學習基礎都是應該考量的因素,只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更好。很多小組中存在組員關系不和諧、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相差太多的情況,導致小組成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師在分工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同時,還要讓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分工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學習中得到鍛煉。
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合作學習模式就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從而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小組合作效果更好。教師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模式中,提升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教師要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要注重改變自己以往的身份,做好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積極主動思考探究,從而完成學習目標。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的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教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形同點,哪些不同點?”其中一名同學回答:“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 個面,8 個頂點”;另一名同學回答:“正方體的棱長度相等”。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還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數(shù)學是一門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邏輯性比較強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生動具象的知識,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拓展適合他們學習的資源,可以通過學生喜歡的故事和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讓學生探究數(shù)學知識。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應該有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總之,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對合作探究有一定的重視,融洽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學習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分組,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方式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教學,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確保課堂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