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麗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中心學校小學部,河北 廊坊 065300)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無論是小學教育目標還是具體學科內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化,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就語文學科來說,課程增添了更多的古詩詞內容。首先古詩詞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名言警句,小學生學習和記憶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其次,古詩詞語句中表達內容豐富,有的描寫景色、有的體現社會背景、有的抒發情感,學生學習能夠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毋庸置疑古詩詞對于心智發育還不完全的小學生來說,學習難度也比較大,所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詩畫結合以及注重讀寫結合至關重要。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首先說到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一般為詩詞背景介紹、詩詞意境初感、重點字詞分析、逐句講解以及朗讀體會情感,過于單一和枯燥教學過程,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想象和感悟;其次,教學內容僅局限于教材或既有資料,無法做到有效拓展或拓展沒有針對性。教材中選取的詩詞篇幅、內容均存在局限性,學生僅依靠這些詩詞內容,無法通過對比學習增進詩詞意境感悟和情感體會,而缺乏針對性的拓展,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于做了無用功;除此之外,教學僅注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忽略學生創作詩歌鞏固基礎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基于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引入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王安石《元日》這篇古詩的時候,教師改變以往直接朗讀詩文這種直奔主題的方式,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春節是什么樣子的”、“都有什么具體活動”等問題,學生會回答:放鞭炮、貼春聯等等,這之后教師再引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樣一篇直接描繪春節情境的古詩,讓學生對比詩文表達的含義與自己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這種方式首先改變學生先入為主的古詩詞難學習印象,其次通過趣味問題解答過程,不僅體現學生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還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同時激發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為古詩詞教學效果提供保障;最后,教學內容的適當引入,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加深了對詩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學往往注重詩文中字詞的講解,而忽略詩詞內容構建的情境,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自然景色,也有很多借景抒情的篇章,所以科學選擇教學方式,構建詩畫情景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至關重要。可以采用多媒體展現結合朗誦和情境畫面的短視頻,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學生在觀看孤單一人舉頭望月的畫面時,則能深入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也能體會月亮在古詩詞中常用的寓意;除直接展現詩詞構建的詩畫情景外,還可單獨使用音頻的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展示具有背景音樂和劇情的詩歌朗誦音頻,使學生通過聽覺想象詩文情境,之后給予學生表達自身想象的機會和時間,鼓勵學生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詩詞意境,同時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古詩詞教學并不能局限于教材或既定資料,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還需合理安排教學拓展內容,拓展詩詞的選擇還需遵循合理合適的原則,例如與教材詩詞形式、內容表達相近、相似的詩詞,或者貼近小學生生活的一些關于童趣的詩詞,都是首選,這些內容小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更能體會其中展現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除此之外,拓展內容與教材內容的對比,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高質高效。
古詩詞的學習,除了不斷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對其深刻的記憶還是小學生寫作素材的一種積累,所以除了科學引導和情境教學外,還需注重詩詞讀寫。詩詞讀寫存在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教材古詩詞的誦讀和默寫,古詩詞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古詩詞的有感情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而背誦默寫是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寫是指寫作和創作,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起到引導和指導的作用,需向學生充分講解詩詞景物描寫、情感宣泄的表達方式,以及詩歌寫作的一些基本知識,例如押韻、平仄等。學生寫作、創作以教師指導的基礎知識為導向,寫出的作品先不論文字是否華麗、意境是否唯美,作品首先展現了學生對詩詞、詩歌特點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難點,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認知、理解能力有限,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也過于深入和隱晦,但古詩詞教學質量的好壞卻關系學生綜合能力能否有效提升,所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注重詩畫結合以及注重讀寫結合,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質發展。